浙教版一年级上册2、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一年级上册2、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课
课题
名称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
理念
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二)》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是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和联系,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平面几何图形的起始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学的难点是结合具体实物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四种简单的几何体,在幼儿园时期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针对六七岁孩子好动、爱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创设了有趣味的情境活动,经历从“体”到“面”的过程,运用学具操作,使学生在分一分、比一比、摸一摸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及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课件等信息应用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让孩子乐学、愿学、玩中学。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1.在操作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整体感知每种平面图形的形状并形成初步表象,依据表象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
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世界。
教学
重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表象,依据表象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
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
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各类立体图形模型、各种平面图形图片
学生
学具袋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含预期目标)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5分钟)
设疑激趣
师:寒假的时候下了一场好大的雪,瞧,雪地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画家,它们是谁呢?(出示课件)
师:小动物们太开心了,都留下了自己漂亮的脚印。瞧,这是谁也来凑热闹了?(长方体)原来它也来想留下自己的脚印。回忆:除了长方体,上学期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点击课件)
2、从“体”到“面”
(1).你能想办法帮这些立体图形留下脚印吗?
(2).说说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3、揭示课题:把立体图形其中的一个平平的面搬到了纸上得到新图形,所以这些图形都是平平的,叫做平面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从“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由“体”到“面”。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5分钟)
出示各类平面图形,并进行分类。
你会给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再给每一类图形取个名字吧?(小组合作、操作活动)
2、汇报交流、板书名称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取的名字是什么?(学生逐一分类、命名)
3、认识图形的特征:
(1)观察、比较:
你觉得这些图形里,哪些图形比较相似?他们有什么地方比较相似呢?又有什么不同?
(2) 汇报、整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之处:都有4条直直的边,4个尖尖的角。
不同之处:长方形是长长的、方方的;
正方形是正正的、方方的;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比较相似,但是其中两条边发生了倾斜;
三角形:也有直直的边和尖尖的角,数量不同与他们不同,有3个;
圆:圆溜溜的(边是弯曲的,没有尖尖角)。
拍张照片存起来吧。
3小结:我们通过分一分,研究了他们的特点,又通过比一比,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相信你对这些平面图形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分一分、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进行感知,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共同梳理、总结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形成初步表象。
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5分钟)
1、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学过的图形?
2、送图形宝宝回家
在辨析中深化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3、数一数:
(1).小蜻蜓的身上长满了漂亮的图形,你会数一数?
(2)填一填。
4、猜一猜:被遮住的是什么图形?
5、欣赏:拼图我最棒
希望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灵巧的小手,拼出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好吗?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辨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图形的的眼光欣赏生活、欣赏美。并发挥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课小结
(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结束语: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教室、校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信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动脑,就会发现图形朋友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每时每刻都陪伴着我们。祝愿你们每个人都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谈谈收获、回顾整理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立体图形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但是他们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精彩的导入,让学生乐意学习。
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导入环节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学生才会在课堂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熟悉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为切入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的环节中设计了分一分、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在活动中对图形进行多方位感知,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图形特征。在找生活中的实例、数一数、猜一猜等活动中强化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有效结合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与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分类比较”或者“巩固深化”,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或者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将外显的操作与内隐的思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灵活、自然,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说对学生的引导缺少艺术性,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需要努力的方向,希望自己能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儿童心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浙教版一年级上册2、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浙教版一年级上册2、平面图形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巩固运用,实践创新,运用技能,发展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