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3.2.2 共价晶体教学设计下学期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23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3.2.2 共价晶体教学设计下学期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23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3.2.2 共价晶体教学设计下学期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34323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复习练习题,共9页。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第二课时 共价晶体
在介绍原子晶体时,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金刚石入手,从原子间的相互连接方式认识原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性。在教学时要注意归纳对比,在学习完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后,让学生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别二者的差别。
课程目标 | 学科素养 |
1.借助共价晶体模型认识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 2.能够从化学键的特征,分析理解共价晶体的物理特性。
|
|
教学重点: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
【导入新课】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地壳中含有极少量的金刚石,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经过仔细的打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
【讲解】
【典例剖析】
- 金刚石晶体
(1) 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以四个共价单键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相结合,成为正四面体。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2) 晶体中C-C-C夹角为109°28',碳原子采取了sp3杂化。
(3) 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
(4) 每个碳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
(5) 晶体中碳原子个数与C-C键数之比为1:(4×1/2)=1:2。
(6) 在一个晶胞中,碳原子位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6个面心以及晶胞内部4个,由“均摊法”可求出该晶胞中实际含有的碳原子数为8×(1/8)+6×(1/2)+4=8。
- 二氧化硅晶体
(1)二氧化硅的结构
二氧化硅是自然界含量最高的固态二元氧化物,熔点1713℃,有多种结构,最常见的是低温石英(αSiO2)。低温石英的结构中有顶角相连的硅氧四面体形成螺旋上升的长链,没有封闭的环状结构,这一结构决定了它具有手性。
石英晶体中的硅氧四面体 石英的左、右型晶体
相连构成的螺旋链
①每个硅原子与相邻的4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构成正四面体结构,硅原子在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氧原子在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同时每个O原子被2个硅氧正四面体共用;每个O原子和2个Si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1∶2。
②每个Si原子与4个O原子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Si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12元环。每个最小的环实际拥有的硅原子为6×1/12=1/2,氧原子数为6×1/6=1。
③1 mol SiO2晶体中含Si—O键数目为4NA,在SiO2晶体中Si、O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④正四面体内O—Si—O键角为109°28′。
(2)二氧化硅的用途
二氧化硅是制造水泥、玻璃、人造红宝石、单晶硅、硅电电池、芯片和光导纤维的原料。
【过渡】SiO2是二氧化硅的分子式吗?
【讲解】
- 共价晶体
(1) 共价晶体: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形成三维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2) 组成微粒:原子
(3) 微粒间的作用力:共价键,气化或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为共价键。
(4) 分类:
某些单质:如硼(B)、硅(Si)、锗(Ge)和锡(Sn)等
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等
极少数金属氧化物,如刚玉(α-Al2O3)
(5) 共价晶体的通性
①熔点很高。共价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要使物质熔化就要克服共价键,需要很高的能量。
②硬度很大。
③一般不导电,但晶体硅是半导体。
④难溶于一般溶剂。
【回答】
提示: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其化学式为Si与O的最简个数比,而不是分子式。
【思考讨论】
(1)观察对比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的晶胞,并总结结构特征。
金刚石晶胞 碳化硅晶胞 二氧化硅晶胞
(2)“具有共价键的晶体叫做共价晶体”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怎么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金刚石、硅 、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回答】
(1)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的晶胞的结构特征
①金刚石(晶体硅)
金刚石(晶体硅)晶胞的每个顶点和面心均有1个C(Si)原子,晶胞内部有4个C(Si)原子,每个金刚石(晶体硅)晶胞中含有8个C(Si)原子。
②碳化硅晶胞
- 碳、硅原子都采取sp3杂化,C—Si键角为109°28′。
- 每个硅(碳)原子与周围紧邻的4个碳(硅)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成正四面体结构,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 最小碳环由6个原子组成且不在同一平面内,其中包括3个C原子和3个Si原子。
- 每个SiC晶胞中含有4个C原子和4个Si原子。
③二氧化硅晶胞
SiO2晶体结构相当于在晶体硅结构中每2个Si原子中间插入一个O原子,参照金刚石晶胞模型,在SiO2晶胞中有8个Si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顶点,有6个Si原子位于立方晶胞的面心,还有4个Si原子与16个O原子在晶胞内构成4个硅氧四面体,均匀排列于晶胞内。每个SiO2晶胞中含有8个Si原子和16个O原子。
(2)不对。如HCl、H2O、CO2、CH3CH2OH分子中都有共价键,而它们都是分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Si、SiC、SiO2中都有共价键,它们都是原子晶体;只有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才是原子晶体。
(3)金刚石、硅 、锗的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熔点和硬度依次下降。
【学生活动】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方法
【讲解】
4.共价晶体与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晶体类型不同:共价晶体>分子晶体
理由:共价晶体的熔、沸点与共价键有关,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共价键的作用力远大于分子间作用力。
(2)晶体类型相同
①共价晶体
一般来说,对结构相似的共价晶体来说,键长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沸点越高。例如: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体硅。
②分子晶体
a.若分子间有氢键,则分子间作用力比结构相似的同类晶体大,故熔、沸点较高。如HF>HI;NH3>PH3;H2O>H2Te。
b.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I2>Br2>Cl2>F2;SnH4>GeH4>SiH4>CH4。
c.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CO>N2。
d.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3) 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熔点高低的基本思路
【课堂小结】
1.共价晶体
2.共价晶体与分子晶体的比较
晶体类型 | 共价晶体 | 分子晶体 |
定义 | 相邻原 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 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 |
组成粒子 | 原子 | 分子 |
粒子间作用力 | 共价键 | 分子间作用力 |
熔、沸点 | 很高 | 较低 |
硬度 | 很大 | 较小 |
溶解性 | 不溶于任何溶剂 | 有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溶于有机溶剂 |
导电性 | 不导电,个别为半导体 | 不导电,部分溶于水导电 |
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 | 共价键 | 分子间作用力 |
实例 | 金刚石 | 干冰 |
3.判断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方法
(1)依据组成晶体的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判断
组成共价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共价键;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
常见的共价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共价晶体化合物有SiC、BN、AlN、Si3N4、C3N4、SiO2等;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都是分子晶体。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共价晶体的熔点更高,常在1 000 ℃至几千摄氏度;分子晶体的熔点低,常在数百摄氏度以下甚至更低温度。
(4)依据导电性判断
共价晶体一般为非导体;分子晶体为非导体,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主要是酸和非金属氢化物)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也能导电。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共价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中存在共价键
B. 溶于水能电离出和,所以硫酸是离子化合物
C. 属于原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D. 是分子晶体,加热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A.晶体中存在离子键,故A错误;
B.溶于水能电离出和,而硫酸是共价化合物,二者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属于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
D.是分子晶体,加热升华过程中,状态发生变化,分子不变,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 图分别代表NaCl、金刚石、干冰、石墨结构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NaCl晶体只有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完全破坏,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B. 如图,金刚石中存在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不能导电
C. 如图,干冰中的化学键只需吸收很少的热量就可以破坏,所以干冰容易升华
D. 如图,石墨中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故熔点很高、硬度很大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而不是离子键被完全破坏,氯化钠溶于水离子键也能被破坏,故A错误;
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无自由电子,所以不能导电,故B正确;
C.干冰是分子晶体,干冰升华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故C错误;
D.石墨中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只有三个电子参与形成共价键,层与层之间滑动,很软,故D错误。
故选B。
- 以下关于晶体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 沸点:
C. 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每个分子周围都有12个紧邻的分子
D. 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射线衍射实验
【答案】C
【解析】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由键长,则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A正确;
B.根据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则沸点:,故B正确;
C.冰和干冰都是分子晶体,冰的晶体中每个分子周围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故C错误;
D.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方法是射线衍射实验,故D正确。
- 氮化硼晶体有多种相结构。六方相氮化硼是通常存在的稳定相,与石墨相似,具有层状结构,可作高温润滑剂;立方相氮化硼是超硬材料,有优异的耐磨性。它们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六方相氮化硼与石墨一样可以导电
B. 立方相氮化硼含有键和键,所以硬度大
C. 两种晶体均为分子晶体
D. 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一个硼原子与相邻氮原子构成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
A晶体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才能够导电,六方相氮化硼晶体中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所以不导电,故A错误;
B由晶体结构可知,立方相氮化硼为空间网状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类似,属于原子晶体,所以硬度大,而立方相氮化硼中只含有键,没有键,故B错误;
C六方相氮化硼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与石墨一样属于混合晶体,立方相氮化硼与金刚石的晶体类型一样,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六方相氮化硼晶体层内有一个硼原子与相邻的氮原子构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型,故D正确;
- 下列晶体性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 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 沸点:
C. 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 D. 熔点:
【答案】C
【解析】
A.因原子半径,则键长,共价键键长越长,键能越小,则熔点越低,应为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A正确;
B.分子间含有氢键,沸点较高,则沸点:,故B正确;
C.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硬度最大,故C错误;
D.均为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大,则熔点:,故D正确。
故选C。
本节课在在介绍原子晶体时,从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金刚石入手,从原子间的相互连接方式认识原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性。借助共价晶体模型认识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结合常见的共价晶体的实例,认识物质的构成微粒、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别二者的差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二课时课时练习,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第一课时课堂检测,共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掌握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当堂检测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