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2021学年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优秀达标测试,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 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 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 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2.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李明不小心被针扎到,迅速缩手,对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3是神经中枢,能产生感觉
B. 若4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反射
C. 该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细胞组成
D. 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5→4→3→2→1
3. 近日,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罹患“渐冻症”的29岁湖北籍北大女博士。“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即患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而不能运动,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该病为“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
B. 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是正常的
C. 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D. 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4.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表所示: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左后肢的(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效应器 ③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A. ②或③或⑤ B. ②或③或④ C. ③或④或⑤ D. ①或②或④
5. 为研究神经的兴奋传导,研究人员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将该标本置于合适的溶液中,它可以保持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反应
B. 在该标本中只存在兴奋的传导,不存在兴奋的传递
C. 坐骨神经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
D. 反射弧的五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6.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7. 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 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 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8.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图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
B. 图中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A、B、C,D四个箭头表示的方向都正确
C. 刺激图中②③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
D. 图中当④受到刺激而②被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
9. 在奥运会期间某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处理其伤处,使他暂时感觉不到疼痛,以便能继续比赛。该药物作用的结构最可能是( )
A. 神经中枢 B. 传出神经 C. 感受器 D. 效应器
10. 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 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 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11. 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C.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 效应器
12. 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c段和①〜③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
B. 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甲图中c点将上升
C. 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
D. 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
13.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Ⅰ、Ⅱ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Ⅱ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
B.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Ⅱ,Ⅱ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
C.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Ⅰ代表胰岛A细胞
D. 若上图中Ⅰ代表甲状腺的分泌细胞,则Ⅱ可表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
14. 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图示的结构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15. 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
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6. 下图1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反射弧中的位点,Ⅰ、Ⅱ表示两个电流表,甲、乙表示两级神经中枢,图2为反射弧中某结构的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图中B点电流表Ⅰ、Ⅱ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刺激图中C点电流表Ⅰ、Ⅱ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结构为________,写出数字或字母所示的结构名称:②_________;④________。
(3)在X处给予一个强刺激,描述受刺激区域,膜两侧电位的变化及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请分析甲、乙神经中枢的调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18. 排尿是高等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白鼠高位截瘫(脊髓高位损伤)后无法自主排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患糖尿病的大白鼠,尿量会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大白鼠脊髓损伤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研究人员用截瘫平面以上健存的神经重新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S1和S2表示神经纤维连接处。该项研究有望实现截瘫患者自主性排尿。据图分析,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弧中,膀胱属于_________。根据图中的反射弧,请用数字和箭头的方式描述排尿反射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处理后,某只大白鼠不能正常排尿,可能原因是S1或S2连接处异常。实验小组在反射弧的b、c处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a点,发现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神经元突起的多少,神经元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前两者只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A错误;通常轴突的外周有髓鞘,树突的外周无髓鞘,B错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功能不同,表面膜特性有所不同,C错误,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D正确。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由图中的神经节或3神经中枢内的突触结构判断出2为传入神经,因此1为感受器,4为传出神经,5为效应器。3是神经中枢脊髓,能产生感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A错误;
B、4为传出神经,反射弧任意环节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B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该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组成,C错误;
D、由图上的神经节可以判断2为传入神经,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为1→2→3→4→5,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反射与反射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难度一般。
【解答】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且机体的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故该病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即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B、C正确;
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该病患者最终的死因,而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机体无法完成呼吸运动,不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若只有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也会收缩,①不符合题意;若只有左后肢的效应器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左后肢时,右后肢也会收缩,②不符合题意,若左后肢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③符合题意;若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④符合题意;若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⑤符合题意,C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研究人员破坏蛙的脑和脊髓后剥制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中剩下的结构是传出神经(坐骨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故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反应,A、D正确;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之间存在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结构,突触处存在兴奋的传递过程,B错误;坐骨神经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体内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
B、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
C、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肌肉受到刺激时兴奋传导途径问题,难度不大。
【解答】
A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A错误,B正确;
C、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向③,C正确;
D、感觉的产生是兴奋由④⑤⑥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正确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射弧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反射弧、兴奋的传递等知识,难度不大。
【解答】
A、题图所示反射弧的结构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另一端为传出神经,即③②分别为传人神经和传出神经,④①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是④③②①,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错误;
C、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②③任一部位,感受器都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正确;
D、④受到刺激时,兴奋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生感觉,D正确。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分析】
反射过程:一定的刺激被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神经中枢产生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根据神经中枢传来的兴奋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规律性活动。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A、神经中枢位于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而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A错误;
B、外用药物作用于皮肤,而不是传出神经,B错误;
C、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和腺体,则医生喷涂外用麻醉药使人体神经中枢对某处的疼痛刺激无反应,该药物最可能抑制该处感受器的作用,C正确;
D、外用麻醉药处理效应器,则肌肉无法完成反射活动,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肌肉细胞膜是突触后膜,针刺肌肉后,兴奋不能由肌肉传至神经,电流表不发生偏转,A错误;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电荷分布表现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B错误;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大脑皮层,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错误;
D. 高级神经中枢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力,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解答】
由图可知,破坏前,左右后肢都能正常收缩,说明反射弧完整。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的位置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的位置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上述内容,所以破坏的部位可能是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解答】
A.a〜c段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Na+通道开放,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神经纤维受刺激部位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①〜③表示K+通道开放,A错误;
B.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上升,B错误;
C.静息电位是未受刺激时,外正内负的电位,C错误;
D.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模型为载体,考查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兴奋在突触上传递的过程;识记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明确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据图分析:细胞Ⅰ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Ⅱ,与细胞Ⅱ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
【解答】
A.如果图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正确;
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递给Ⅱ(T细胞),Ⅱ(T细胞)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正确;
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Ⅱ内糖原含量上升,则E为胰岛素,Ⅰ代表胰岛B细胞,C错误;
D.如上图Ⅰ表示甲状腺分泌细胞,则E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与Ⅱ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D正确。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3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在A、B神经元之间,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三个神经元之间形成了2个突触。
【解答】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A正确;
B.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据此可推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
C.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b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错误。
故选D。;
B.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
C.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
D.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b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错误。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做出规律性的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钠离子通道打开的短暂时间内,钠离子内流量相应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B正确;
C.神经递质不进入受体细胞,只与受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
D.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16.【答案】(1)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流表Ⅰ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
(2)突触;突触后膜;突触小泡
(3)受刺激区域的膜电位先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主要是膜外Na+内流导致的;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主要是膜内K+外流导致的
(4)甲为高级中枢,乙为低级中枢,乙会受到甲的调控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递或传导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图作答能力,分析探究能力。
【解答】
(1)据图1分析,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中B点,电流表Ⅰ、Ⅱ的变化为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图中C点电流表Ⅰ不发生偏转,电流表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
(2)图2为突触结构,②为突触后膜、③为突触前膜、④为突触小泡。
(3)图2中,在X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受刺激区域的膜电位先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其原因主要是膜外Na+内流导致的;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主要是膜内K+外流导致的。
(4)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甲为高级中枢,乙为低级中枢,乙会受到甲的调控。
17.【答案】(1)NaHCO3和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解析】【解答】
(1)分析表格中的成分可知,NaHCO3、NaH2PO4是弱酸强碱盐,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显碱性,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显酸性,进而维持PH的相对平衡;组织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任氏液模拟的是神经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因此Na+/K+比与体液中组织液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浓度如果过高,渗透压升高,神经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神经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失去活性。
(3)由题意知,制取的标本包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没有神经中枢,没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神经中枢,因此发挥作用的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4)刺激坐骨神经,产生兴奋,传至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5)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必须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一经发挥作用就会被分解、灭活,如果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则乙酰胆碱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会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突触前膜不能释放乙酰胆碱,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乙酰胆碱失去与受体结合的机会也不能发挥作用,突触后膜不能兴奋,肌肉会松弛。
故答案为:
(1)NaHCO3和NaH2PO4 ;(细胞外液)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18.【答案】(1)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脊髓高位损伤后,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排尿中枢的调控;增加
(2)感受器和效应器; 1→2→3→4→5→6→1
(3)S1连接处正常,S2连接处异常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解答】
(1)大白鼠高位截瘫(脊髓高位损伤),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失去对脊髓中低级中枢的控制,因此无法自主排尿。由于患糖尿病的大白鼠体内高浓度的血糖会使原尿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水减少,从而导致尿量增多。
(2)分析上图可知,在重建的人工膀胱反射孤中膀胱属于感受器和效应器,因此图中排尿反射的反射过程为:1→2→3→4→5→6→1。
(3)实验小组在反射弧的 b、c 处分别连接灵敏电流计,然后刺激a点,发现b处的电流表偏转,c处的电流表不偏转,则可推测S1连接处正常,S2连接处异常。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第一册--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