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丢丢铜仔》
学习目标
一、通过聆听、欣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欣赏,说出第1、2段旋律不同的情绪。
三、能听出乐曲的主奏乐器
教学重点
能够体会出第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难点
一、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二、竖笛吹奏并能和演奏主旋律的器乐二胡进行合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有关台湾的图片和地图,引出今天的课题--《丢丢铜仔》
新课探究
让我们初听乐曲《丢丢铜仔》感受歌曲旋律
再次聆听:
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答案:唢呐
《丟丢铜仔》乐曲背景
《丟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
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
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
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完整聆听全曲:
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第1段 活泼风趣 第2段 舒展优美
随音乐哼唱第1段旋律
用闽南方言跟着唱唱
《丢丢铜仔》是台湾宜兰民谣,是宜兰的象征与骄傲;以《丢丢铜仔》为音乐素材改编或创作的器乐曲与声乐曲不少,如:鲍元恺编曲的《云岭素描》第14首《宜兰童谣》,用《丢丢铜仔》的曲调编成,把旧式火车的车轮声、车铃声和汽笛声以及孩子们的欢笑嬉闹声,合着轻快的节拍与爽朗的旋律写入这部管弦乐中;
还有吕泉生改编成童声加男声的无伴奏合唱《丢丢铜》,以男声模拟火车车轮的转动,以童声模拟汽笛的啸叫,十分生动有趣。
最后让我们再次完整聆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课堂小结
每个民族和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要尊重它们,了解它们,请同学们在课下多多了解其他民族的歌曲。
课后作业
回家继续练习唱《丢丢铜仔》,下节课唱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丢丢铜仔》
第1段 活泼风趣
第2段 舒展优美
教学反思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萤火虫教案: 这是一份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萤火虫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用亲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7课 七色光彩日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第7课 七色光彩日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六年级上册阿里山的姑娘(邓禹平词 张彻曲)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六年级上册阿里山的姑娘(邓禹平词 张彻曲)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