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 试卷 12 次下载
- 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 试卷 11 次下载
-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 试卷 11 次下载
- 《富贵不能淫》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原卷版) 试卷 8 次下载
-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梳理与阶梯训练(解析版) 试卷 10 次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后复习题
展开《答谢中书书》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重点字词: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重点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课内阅读
1.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答复以下问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以下句中划线词。
①四时________俱________备
②晓雾将歇________
③夕日欲颓________
④答谢中书书________
⑤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
⑥未复有能与________其奇者
⑦五色交辉________
⑧沉鳞________竞跃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顶峰入云,清流见底〞,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①》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以_________两种视角,写__________,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这句感慨,赞叹山水之美,传达出自己___________的志趣,将在山水之中____________流露于笔端。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答谢中书书》中后一个》书〞指体裁,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7〕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
〔8〕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阅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答复以下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晓雾将歇 市南门外泥中歇
B.四时俱备 山间之四时也
C.猿鸟乱鸣 苟全性命于乱世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本文和郦道元的《三峡》都写到猿鸣,两文赋予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6.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7.》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请说一说好在哪里。
8.文中的》山川之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答谢中书书》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供备。晓雾将歇,猴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B.晓雾将歇 歇:消散
C.夕日欲颓 颓:颓废 D.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10.下面对句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到南朝的谢灵运以前,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B.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C.到北朝的谢灵运以前,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D.自从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文中》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句,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
B.文章开头的》共〞与结尾的》未复〞,前后照应,形成比照。
C.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D.文章结尾提及谢灵运,乃是闲来之笔。与本文没有关系,是山水游记的一种形式。
比照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辞禄,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爱惜光景,老而弥笃。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12.选出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询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四时俱备 时沈约为东阳郡守
B.自康乐以来 自号华阳隐居
C.累书要之 便要还家
D.乃中山立馆 乃不知有汉
1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性好著述,尚奇异,爱惜光景,老而弥笃。
1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 汉 有 咸 阳 三 茅 君 得 道 来 掌 此 山 故 谓 之 茅 山
15.〔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可以印证的具体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文本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文本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文本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四时俱备 俱〔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
18.把》文本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9.赏析》文本三〞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
20.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分别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三〞写景的特点。〔各写出一个角度即可〕
2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鱗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④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⑥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谢病:托病辞官。③薜〔bì〕萝:这里代指隐居的地方。④梅溪:山名。⑤岫〔xiù〕:山洞。⑥英英:同》嘤嘤〞,象声词。这里用来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声。
2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五色交辉 交:________ 〔2〕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_ 〔4〕岂徒语哉 徒:________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4.甲文写得极其优美,其中既有》顶峰人云,清流见底〞的________之美,又有》五色交辉〞》________〞的色彩配合之美,还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的________之美,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绮丽的风光之中,形成了极美的意境。〔第二空填原文句子〕
25.甲、乙两文的作者有哪些共同的情趣?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在京与友人书
〔明〕屠隆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26.用》/〞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花 下 晒 网 罟 酒 家 白 板 青 帘 掩 映 垂 柳 老 翁 挈 鱼 提 瓮 出 柴 门。
2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28.》顶峰入云〞和》返照入林〞的》入〞各有各的妙处。请试作分析。
29.两文作者的人生追求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答复。你如何理解这种追求?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作阐述。
五、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轼①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木有瘿②,石有晕③,犀④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
〔苏轼《答李端叔书》〕
〔注〕①轼:苏轼。②瘿〔yǐng〕:树木上生长的瘤状物。③晕〔yùn〕:环形花纹或波纹。④犀:犀角。
3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
3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2.以下对语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山川之美〞的》川〞是会意字,这里取其造字本义》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B.语段〔一〕结尾提及谢灵运并非闲笔,而是借与谢公比肩,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C.语段〔一〕描写的晨、昏之景与《醉翁亭记》中描写的山间朝、暮之景完全不同。
D.语段〔二〕》闻足下名久矣〞中的》足下〞是谦辞,这里是对晚辈李端叔的爱称。
33.语段〔一〕〔二〕题材相同,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之人。但两个语段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异,试比拟两个语段句式和用词的不同之处。
初中语文25* 周亚夫军细柳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5* 周亚夫军细柳一课一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嗟乎,此真将军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1* 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语文11* 与朱元思书课时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 愚公移山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