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新课讲授,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时间的测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年 级八年级课 题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 时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情境引入 让学生观察:动画训练场上和赛事预测,可知视觉是不可靠的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根据动画来回答问题:1、是a 高还是b 高? 2、是乌龟赢还是兔子赢? 创设学习情境,导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新课讲授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测量的意义: 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二、测量单位: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三、长度的单位: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1、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2、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4、几个练习巩固刚刚所学的:1km = _______ m 1m =_______dm1dm =_______cm 1cm = _______ mm1mm=_______µm 1µm =_______ nm5、用实物认识:1米、1分米、1厘米、四、长度测量(一)、长度测量的工具 教师拿出长短不一,厚薄不一的直尺和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教学生会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利用刻度尺对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供实验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教师将学生的实验记录的数据投影到屏幕上。点评实验,表扬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归纳总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会选:正确选择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最大值、最小刻度和零刻度线。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贴近被测物体,不能歪斜。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写: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值和单位组成。会算:测量结果包括数据和单位,数据又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会计算平均值。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 ②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④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数字、单位)、 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练习1.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准确值为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 2.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准确值为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根据图读数并说它的准确值和估计值(2道不同的题目)根据练习总结: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它的准确程度越高。四、误差和错误误差的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和测量人教师用刚才学生测量课本的长和宽得到的数据说明这个问题。错误:测量方法不正确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 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错误能避免。误差不是错误结论:不管你用什么工具,也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误差一定存在。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那我们应该如何减小误差?小组讨论,教师巡查指导结论: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练习1.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厘米。教师巡查,检查学生错在哪里,及时纠正。然后在白板上写出计算并强调考试经常考。五、时间的测量(一)、时间的单位及单位之间换算秒(s)、分钟(min)、小时(h)1h=60min 1min=60s 1h=3600S教师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测量工具:停表 、钟表等拿出停表,并说明它的使用停表的使用:⑴观察:①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②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⑵使用:第一次按下按钮开始计时,第二次按下按钮计时结束;第三次按下按钮指针归零。练习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三、课堂小结1、长度的单位和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3、误差与错误。4、减小误差的方法:5、时间的测量6、时间的单位和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四、课后作业1、如何测量一个球的直径?2、如何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 与同学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 先小组讨论好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活动,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个别回答,而且把他们的关系倒过来问。 学生个别回答 分组讨论思考,总结结论 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刻度尺进行观察。 让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回答问题。学生动手实验 分组讨论思考。学生板演 教师演示,学生试着归纳总结,教师然后补充完整。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归纳 学生小组讨论,组长统计答案。 学生归纳 学生做练习 学生回答 学生按要求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作好小结。 要顺利完成探究实验,在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各个器材的目的,重要步骤的操作技巧,实验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 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分析归纳结论,使学生动手能力得以锻炼。。 教师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完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阅读中获得知识的乐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课 堂 练 习 一、牛刀小试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 2.姚明的身高是226 ________.3.万里长城的长度大约为6700_______.4.刻度尺放置正确的是( )5.观测时,方法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二、巩固练习1、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1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 )A、1.8厘米 B、1.85厘米C、7.85厘米 D、7.8厘米 2、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3、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4、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6. 小明测量多次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A、1.21cm B、1.22cm C、1.20cm D、1.11cm 7. 几位同学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下:( ) A、0.121dm B、1.22cm C、12.0mm D、1.210cm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①单位:米(m) A.比米大的单位:千米(km)B.比米小的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C.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 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②测量工具:刻度尺③使用刻度尺的方法:A: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B:使用中:a.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c.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①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②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3.时间的测量: ①单位:秒(S)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②测量工具:钟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及检测题,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