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ppt课件
展开1.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记叙的顺序和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重点)3.学习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重点)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 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生活里有没有难忘的人或事呢?
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故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二心集》《坟》等。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平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难以公开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平。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文章最初发表在1926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后来这篇散文被收入鲁迅唯一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确凿 竹筛菜畦 渊博 鼎沸 倜傥蟋蟀 宿儒锡箔 觅食
【轻捷】【鉴赏】【无从】【和蔼】【质朴】【渊博】【宿儒】
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做某件事)。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9: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以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
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10—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矛盾。“似乎”表示 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说一说: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神奇的传说(第3-6段);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
﹙ ﹚﹙ ﹚﹙ ﹚
(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肥胖的)(轻捷的)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木莲藤木莲果何首乌根覆盆子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
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5.品读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6.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7.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8.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 (11) (12-16)(17-20)(21-23)(24)
9.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观点二:我认为是枯燥的
1.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2.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3.个性得不到发展……
9.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由“戒尺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去后院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 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
10.“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腊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11.“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对老先生充满着恭敬、敬佩。
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12.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1.本文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的所在。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时的“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欢乐的心理特征。
1.写景状物,绘声绘色。 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把景物描写得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二者都是从视觉角度写景的。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们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景的。覆盆子“又酸又甜”,则是从味觉角度写景的。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便渗透在这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之中。
2.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虽寥寥数笔,但却把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写雪地捕鸟,连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三味书屋中,学生读书的场面,先生读书的神态、动作,也都描写得非常传神、逼真。
3.结构清晰,过渡自然。 本文作者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游戏生活,然后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中间第9段是过渡段,从写百草园到写三味书屋,地点的转换,一目了然。
一 默读课文,讨论问题。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1.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这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承上启下连接起来的。2.“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何首乌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
3.【示例】“快乐”。三味书屋中先生严肃、规矩多、生活单调,但作者对早年读书生活的回忆重心并不在其苦,而在其乐。作者写了读书时偷跑进后花园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还写了被老师发现,回书屋,“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听老师一个人大声入迷地朗读;又有趁老师读书入迷,“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等课堂生活的细节描写。其中传递更多的是一种儿童的快乐,一种成年人再也没有的单纯的快乐。
二 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不是赘笔。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儿时的“我”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 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
矛盾的表现:略评价:【示例】先生是旧时代的老师,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难免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他对学生提出的书本知识以外的问题不予理会的做法,在现在看来是不太合理的。但先生仍有可亲、可敬的一面,如答礼时的和蔼、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则,对“我”渐渐“好起来了”等,都说明了先生仍是值得敬重的。
四 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1.文章第2段的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是从视觉上写景的。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们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景的。覆盆子的“又酸又甜”,是从味觉上写景的。2.“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后面的内容,还表达了鲁迅描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之情,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情趣。3.【示例】不必说那漫山遍野的黄叶,涓涓潺潺的流水,皎洁明亮的圆月;也不必说醇香的稻花在风中歌唱,金黄的麦子张开了笑脸,还笑弯了腰,甘甜的葡萄映在绿叶之中,单是有着“傲霜独立”美誉的菊花就能让人沉醉其中。
语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内容课件ppt,共1页。
2021学年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程导入,走近作者,交流背景,读准字音,词语解释,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深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组合作整体感知,阅读训练,拟人排比,百草园,深入探讨,三味书屋,枯燥也有趣,对老师,质朴博学,不回答“我”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