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408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4087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1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4087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测评
课时作业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A级 学考达标练1.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 )A.木炭 B.煤C.石油 D.铁矿2.[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期中考试]下表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据此可推断,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土地兼并异常严重C.财政困境始终存在 D.赋税制度脱离实际3.宋人梅尧臣在其诗中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津头吏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却来城中谈孔孟,言语便欲非尧汤……”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 )A.宋代的走私活动十分猖獗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C.宋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D.宋朝的营商环境相对宽松4.两宋时期,江南出现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5.[2022·河南省郑州市高一期中考试]据统计,北宋的71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有35位;南宋的62位宰相中,其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只有18位,而祖上没有任何官职记录的高达36位。这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 )A.门第观念逐渐流行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6.元朝实行严格的夜禁政策,但时人诗歌不乏对夜市的描写,如“城闉南有市,灯火夜眠迟”,“市声初息水声闻,月照虹桥夜未分”。这从侧面说明了元朝( )A.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B.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C.封建专制制度的废弛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7.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正是宋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让许多后世的文人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有某种“梦回宋朝”的情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北宋税收发展变化情况简表——整理自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摘编自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税收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社会生活出现的新气象。(6分)B级 选考高分练8.在宋辽交往中,《周礼》《孟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体现榷场的设置( )A.主要服务于辽国文化需求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D.结束了宋辽的敌对状态9.宋代评书有许多突破男女严格界限的爱情故事。同时,宋代佛教出现了许多吟诗作画的和尚、酗酒斗殴的和尚、酒肉和尚。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封建礼教观念彻底改变 B.商品经济影响了社会生活C.佛教思想愈发束缚人性 D.科举取士提高了民众地位10.[2022·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中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注:1.正店是指曲酒专卖权的酒店,拥有造酒作坊,是专门接待京城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饮食业场所。2.图中的圆形皆为商业网点。——摘编自朱金、朱晓峰《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特征研究——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从上图中提取关于宋代商业的一个信息,得出结论,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结论正确,说明需史论结合。)课时作业11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解析:宋代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苏轼这首诗名为《石炭》,石炭指的就是煤,B项正确,排除A、C、D。答案:B2.解析:据“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可知,宋朝非农业税的比重逐渐上升,而非农业税的主要来源是商业,这说明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而材料主要涉及农业税、非农业税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宋朝赋税结构的变化,未能看出整个财政的困境,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宋朝赋税结构,并未提及赋税制度,排除D项。答案:A3.解析:由材料“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可知,宋代走私现象严重,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书生也贪求利益,说明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活跃,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走私活动反映出的本质而非现象,排除A项;宋代理学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巩固,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直接得出商业环境发展的情况,排除D项答案:C4.解析:题干中提及了粟、麦、豆、水稻、棉花等几种农作物,“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只是述及了水稻、粟,故A项错误;在两宋时期,经济重心是由北而南发展,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南方的生态环境问题,故C项错误;江南出现粟、麦、豆,江北出现水稻,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说明在两宋时期农作物的交流加强了,故D项正确。答案:D5.解析:题干提及与北宋相比,南宋宰相的“曾祖、祖父或父亲曾担任中、高级职位”的比例大为下降,无任何官职的超过半数以上,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与题干意旨相吻合,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宰相的祖上官位情况,非宰相的权力大小,排除C项;相对于北宋,南宋科举制的功能加强,排除D项。答案:B6.解析:由材料可知,虽然元朝实行严格的夜禁政策压抑商品经济发展,但在当时人的诗歌中仍然可以看到有夜市存在,这说明元代商品经济得到了继续发展,故选D项;材料中仅能看到有夜市存在,无法得知是否城市人口增多,更无法得知是否急剧增加,排除A项;由材料可见商品经济发展和统治者政策的矛盾,但无法看出阶级矛盾,排除B项;由材料中看不出君臣关系,也未提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而与封建专制制度无关,排除C项。答案:D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表格数据纵向分析可知,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据材料表格数据横向分析可知,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宋代的经济可知,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第(2)问,据材料二“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可知,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由材料二“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可知,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从材料二“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可知,社会生活(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答案:(1)变化:赋税总额不断增加;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商业税收逐渐超过农业税收。(任答2点,共4分)原因:商品经济(商业)的繁荣发展。(2分)(2)新气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生活(娱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8.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儒家经典流入辽国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即辽国从内心认同了儒家经典,榷场促进了宋辽之间的文化交融,故选C项;榷场是宋辽金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贸易功能是榷场的主要功能,排除A项;北宋被打败后被迫签订澶渊之盟,北宋皇帝被迫称辽皇帝为兄长,且须送给辽国“岁币”,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D项不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C9.解析:宋代评书中许多突破男女严格界限的爱情故事,同时佛教中出现的许多吟诗作画的和尚、酗酒斗殴的和尚、酒肉和尚,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产物,故选B项;突破男女界限的爱情故事和突破佛教清规戒律限制的酒肉和尚等,说明封建礼教观念有所改变,而不是彻底改变,A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佛教中一些和尚已经突破了清规戒律的限制,说明佛教的清规戒律受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而没法得出佛教思想愈发束缚人性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的是宋代封建礼教受到商品经济冲击而有所突破的信息,而并没有提到科举取士相关信息,所以D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读图可知,宋代的街道呈现诸多特殊现象,如道路空间被划分为交通空间、店家侵占的街道空间以及过渡空间三个部分,有瓦子等娱乐场所,有造酒作坊、绸缎店、香料店手工业场所,商业区和住宅区界限模糊,有算命场所和当铺等等。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坊市界限被打破,思想上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的理学出现,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由此根据题目要求,任意提取一种现象,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运用所学宋代史实对为什么出现该种现象、该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做出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信息:单调的道路空间被划分成单纯的交通空间、店家侵占的街道空间以及过渡空间三个部分。(2分)结论:北宋东京市场活跃、商业繁荣。(2分)说明:交通空间主要用于过往行人与车马的通行;店铺侵占的空间主要被店家用来搭建凉棚、摆放货架与桌椅,成为室内营业空间的外延;过渡空间则是路人停留、聚集的场所,因商业行为对行人的吸引而形成。因此,沿街界面变得丰富、生动且有层次感。图示整条商业街的经营业态丰富,各式店铺行业云集,道路的特色被进一步强化。这反映出北宋东京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商业空前繁荣。(8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 408.11 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 641.23 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 021.35 117.228∶72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约3 559万贯2 321万贯1 238万贯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约5 698万贯2 762万贯2 936万贯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 070万贯2 162万贯4 911万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随堂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