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1学年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时训练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福建莆田高一期末]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 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 ③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 ④三角洲前缘河流搬运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 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 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2022·黑龙江双鸭山高一期末]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沟头的( )
A.侧蚀 B.下蚀
C.沟头崩塌 D.溯源侵蚀
4.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022·湖南省岳阳县高一期中]尼亚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五大湖中最下游的安大略湖,全长约56千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流程约经一半有一处宽大的陡崖即为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观测发现,该瀑布位置不断移动。下图示意不同年份该瀑布边界线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PQ两点水面海拔( )
A.汛期时P>Q
B.枯水期时P>Q
C.全年Q>P
D.全年P>Q
6.造成尼亚加拉瀑布不断移动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沉积 D.流水沉积
7.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流速 B.河流径流量
C.湖泊影响 D.冰川作用
[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阶段练习]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8~9题。
8.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四聚落中( )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
[2022·河南范县高一阶段练习]某游客在外出旅游时,拍下了某地建造的格栅坝的照片(如下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上图中所示的格栅坝,主要用来( )
A.建设高速公路 B.建造高脚屋
C.预防泥石流 D.防止山体滑坡
11.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西 B.福建
C.云南 D.黑龙江
[2022·全国高一期末]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下图为赣江中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河流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河流遇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流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13.图中四地中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
材料二 下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
材料三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
(1)比较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15.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形、降雨条件分析泥石流多发区的自然特征。
(2)图中A地山脉分布并不广泛,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
(3)图中B地并不是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其原因是什么?
(4)非洲与亚、欧两洲相比,泥石流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试分析原因。
课时作业6 流水地貌
1~2.解析:第1题,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一般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①错误、③正确。三角洲前缘,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弱,沉积物颗粒较小,②正确、④错误。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前缘,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多次改道。辫状河流水源主要来自上游河流,流量受上游河流影响,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流量情况。B正确,A、C、D错误。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即沟头防护工程是防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防止沟的溯源侵蚀,D正确;侧蚀、下蚀是发生在河流的干支流沿线,不是在沟头位置,A、B错误;防护工程的目的不是防止沟头崩塌,C错误。第4题,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A、C、D处种树,都不能减少对沟头的侵蚀,A、C、D错误;B处在沟头处,在B处种树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处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故选B。
答案:3.D 4.B
5~7.解析:第5题,瀑布的位置变化反映了溯源侵蚀。根据边界线的年份,可知Q在源头方向,为陡崖顶部,海拔高,故选C,A、B、D错。第6题,瀑布的位置变化为河流溯源侵蚀,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故选B,排除A、C、D。第7题,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因素与上游大湖泥沙沉积有关,故选C。河流流速与河流径流量均与含沙量正相关,尼亚加拉河水量大、水流快,排除A、B,冰川作用在五大湖形成初期作用较大,目前该区域无冰川分布,排除D。
答案:5.C 6.B 7.C
8~9.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丙聚落位于河流凹岸,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且该处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故受泥石流威胁最大,C正确。甲、乙处来水较少,丁处水流量最大,但河道平直,行洪通畅,受泥石流威胁较小,A、B、D错误。第9题,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最高,水量小,洪涝灾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人流物流较少,发展缓慢,B正确。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A、D错误。丙聚落位于河流凹岸,受洪水灾害影响大,不利于其发展,C错误。
答案:8.C 9.B
10~11.解析:第10题,因为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由暴雨、暴雪等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格栅坝可拦截石头等大块物质,可以让水通过,因此主要用来预防泥石流,因此C正确。治理滑坡常用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钢筋混凝土抗滑桩、预应力锚杆,因此排除D选项;高脚屋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便于通风透气排水,同时悬空屋底的空间可以饲养家畜,还可以阻隔野生动物的骚扰,因此排除B选项;高速公路经过山区河谷时经常采用桥隧结合或者采用U形弯道、展线这样的延长距离、降缓坡度的方式,经过滑坡地带,多采用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办法,因此排除A选项。第11题,我国西南地区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较强烈,多断裂,岩石破碎;处在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再加上多暴雨、植被破坏等原因,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多发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因此,该区域最可能位于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山西、福建、黑龙江发生泥石流的频次小于云南,因此C正确,排除其他选项。
答案:10.C 11.C
12~13.解析:第12题,据材料可知,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其形成过程体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与河流的流速、含沙量有关。如果流速变快,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减弱;遇到地形阻挡,流速减慢,从而会使泥沙沉积;由材料中“赣江”这一信息可知其与海洋并不直接相通;河流出山口处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第13题,据图可知,图中④地沉积物颗粒最小,说明其水流流速最慢。
答案:12.C 13.D
14.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甲位于湄公河上游,流经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谷深而窄,呈V形;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加强,河谷呈宽而浅的U形。第(2)题,丙位于湄公河入海口附近,此处地形平坦,流速慢,泥沙易沉积;受海水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减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从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波动下降,整体面积呈减小趋势。说明形成三角洲的泥沙在减少。一方面是由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水土流失减缓,河流含沙量减小,再加上黄河中上游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泥沙在库区沉积,使得上游来沙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海水侵蚀加强,带走泥沙。
答案:(1)甲处河谷深而窄,呈V字形;乙处河谷浅而宽,呈U字形。原因:甲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乙处地形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
(2)河口三角洲。河流携带泥沙,搬运至河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
(3)三角洲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
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泥蓄水,减少泥沙来源;海水侵蚀速度加快。
15.解析:第(1)题,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第(2)题,在山区、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因风化作用,地表多碎屑物质,如果植被覆盖较差,水土保持能力弱,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第(3)题,B地夏季冰雪融化产生较大水流;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第(4)题,非洲总体比亚欧地区降水少。
答案:(1)泥石流多发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且多碎屑物质;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
(2)①A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植被缺乏,地表多碎屑物质;②气候特征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
(3)①B地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水流;②B地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
(4)非洲总体降水较亚、欧地区少。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第一节 流水地貌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流水地貌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水循环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