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1节 群落的结构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1节 群落的结构
1.有关生物种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越相同竞争就越激烈
B.狼吃兔子属于捕食关系,兔子吃草不属于捕食关系
C.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D.蛔虫与人之间、跳蚤与动物之间都是寄生关系
2.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M与N之间的竞争越弱
D.当M呈“S”形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3.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工作者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工作利用的原理是( )
A.竞争 B.寄生
C.捕食 D.共生
4.下列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
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5.(多选)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B.群落的水平结构只与地形有关
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
6.(多选)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群落的结构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季节性
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
7.春季随着温度的增加,一般首先形成以硅藻为主的浮游藻类群落,而后转为绿藻为主,继而蓝细菌占绝对优势。这体现了群落的( )
A.季节性 B.垂直结构
C.水平结构 D.分层现象
8.生态学家P.A.Haefner对褐虾在不同含盐量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耐受能力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的部分数据绘成如图曲线(曲线旁的百分比为褐虾死亡率)。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与15 ℃水温比较,5 ℃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
B.在25 ℃水温、30‰盐度时,只有10%的褐虾能够生存
C.在20 ℃水温条件时,30‰左右的盐度最适宜其生存
D.由图可见,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
9.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淘汰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淘汰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10.(多选)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大
11.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蝗虫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
12.(多选)下列是有关实验与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取样时应将表层土铲去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时,做预实验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围绕土壤生物类群开展了如下3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性,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小动物。依据土壤小动物的习性,该装置需要完善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设计方案如下:将同一种树的落叶灭菌后均分成甲、乙两组,取某林地适量表层土壤均分成A、B两组,将甲、乙两组落叶装入两个相同网兜内并分别埋入A、B两组土壤中。土壤湿度、温度及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叶片的腐烂程度。从变量控制的角度,上述方案需要修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土壤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该生物兴趣小组从土壤中成功分离出酵母菌并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甲、乙、丙、丁4名同学各取10 mL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独培养,每人每天定时检测一次酵母菌数量,连续培养7天后,4名同学汇总数据。
①实验中用________的方法来对酵母菌计数。
②数据汇总后,根据________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14.高营养级动物对低营养级动物具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种“威慑”与“恐惧”的种间关系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某科研人员在1990~2005年间对某地区的喜鹊和环颈雉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过程中发现喜鹊捕食鼠类,鼠会捕食环颈雉的卵和部分植物,同时该地区在1990~2005年期间使用了大量鼠药,回答相关问题:
调查 时间 | 喜鹊 | 环颈雉 | ||||||
灌木林区 | 林草复合区 | 旅游风景区 | 合计 | 灌木林区 | 林草复合区 | 旅游风景区 | 合计 | |
1990 | 60 | 30 | 15 | 105 | 28 | 12 | 6 | 46 |
1995 | 30 | 12 | 5 | 47 | 58 | 38 | 18 | 114 |
2000 | 10 | 0 | 0 | 10 | 126 | 93 | 40 | 259 |
2005 | 8 | 0 | 0 | 8 | 161 | 124 | 55 | 340 |
(1)可采用________(方法)对该地区喜鹊和环颈雉进行种群数量统计。
(2)据表分析可知,环颈雉的主要分布区域是________,原因是该区域的植被为环颈雉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喜鹊能够捕食鼠类,捕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0年后若停止使用鼠药,喜鹊在林草复合区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鼠类对环颈雉的破坏程度,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以下是加拿大某地区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及植被演替情况的部分调查资料。请根据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1)上述曲线属于________。
A.概念模型 B.物理模型 C.数学模型
(2)图中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由图推测,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________。
(3)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________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计数后得到数据比实际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的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变化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 | 草本植物→灌木→柳树 | 赤杨 | 云杉、铁杉 | ||
1945年 | 1846年 | 1847~1860年 | 1861~1935年 | ||
土壤的pH |
| 7.2 | 6.5 | 5 | 4.8 |
①演替过程中土壤pH值变化主要与________(填写生物名称)有关。
②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解析 两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越相同竞争资源就越激烈,A正确;狼吃兔子属于捕食关系,兔子吃草也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豆科植物可以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根瘤菌可以为豆科植物提供氮,二者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蛔虫与人之间属于体内寄生、跳蚤与动物之间属于体表寄生,D正确。
答案 B
2. 解析 从图中可知,M、N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因此两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之间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竞争生存空间等,A错误;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B错误;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越少,竞争会减弱,C正确;当M呈“S”形增长到达K值时,但因为二者有不同的食物种类,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错误。
答案 C
3. 解析 题意引入的另外一种真菌与原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相似,则引入的生物跟原真菌在生存空间、营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使得原真菌减少,降低对果树的毒害,A正确。
答案 A
4. 解析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的现象属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A正确;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属于同一种群,C错误;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属于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不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D错误。
答案 A
5.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A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地形起伏、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大小等的影响,B错误;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正确。
答案 AD
6. 解析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种群个体间差异,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A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结构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正确;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D正确。
答案 BCD
7. 解析 由于季节改变而造成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答案 A
8. 解析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5 ℃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22‰~38‰,而15 ℃水温下褐虾生活的盐度范围约为18‰~42‰,因此与15 ℃水温比较,5 ℃水温下褐虾对盐度耐受范围窄,A正确;在25 ℃水温、30‰盐度时,褐虾死亡率为10%,B错误;在20 ℃水温条件、30‰左右的盐度时,褐虾死亡率最小,最适宜其生存,C正确;综上分析,温度和盐度等因子共同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D正确。
答案 B
9. 解析 图a中3个物种自身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少,则种内竞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部分较多,则种间竞争较激烈,A错误、B正确;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1、2、3中互相间共用资源比较多,自身利用的资源比较多,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竞争较弱,其中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淘汰的危险,C错误;图a中不同物种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图b中物种1、2、3共用资源比较多,因此在图b中种间竞争激烈,种内竞争较弱,D错误。
答案 B
10. 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中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则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A错误;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C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会导致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错误。
答案 BC
11. 解析 蝗虫不是土壤小动物,并且蝗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个体数,可以求得种群密度,B正确;蚜虫的活动能力弱、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来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变化规律,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D正确。
答案 A
12. 解析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A正确;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将表层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不能将表层土铲去,B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以探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再缩小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实验,D错误。
答案 BCD
13. 解析 (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该装置需在漏斗上方添加一个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2)要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此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土壤微生物。即对其中一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除去其中的微生物,两组均放入等量灭菌的落叶,土壤湿度、温度及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比较两组叶片的腐烂程度。(3)探究土壤酵母菌在培养液中种群数量变化中常用抽样检测法来对酵母菌计数。数据汇总后,根据平均数据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答案 (1)趋暗、趋湿、避高温 在漏斗上方添加一个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热光源)
(2)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对A、B其中一组土壤进行灭菌
(3)抽样检测 平均数据
14. 解析 (1)喜鹊和环颈雉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进行种群数量统计。(2)据表分析可知,环颈雉的主要分布区域是灌木林区,原因是该区域的植被为环颈雉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食物和栖息空间。(3)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4)若停止使用鼠药,喜鹊在林草复合区重新出现,喜鹊捕食鼠类,减少了鼠类捕食环颈雉的卵(或鼠类因恐惧减少了采食环颈雉的卵),这样会减轻该地区鼠类对环颈雉的破坏程度。
答案 (1)标记重捕法 (2)灌木林区 栖息空间和食物 (3)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4)喜鹊捕食鼠类,减少了鼠类捕食环颈雉的卵(或鼠类因恐惧减少了采食环颈雉的卵)
15. 解析 (1)题述曲线是以年份为横轴,以种群数量为纵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数学模型。(2)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呈一前一后的变化规律,为捕食曲线,即雪兔与猞猁为捕食关系。其中先增先减的是被捕食者,所以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A。(3)猞猁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由于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不易融于群体,容易死亡,所以重捕时导致被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减少,由于个体总数(N)/初次捕获标记个数(M)=再次捕获个体数(n)/重捕的标记个数(m),所以计数后得到数据比实际值偏大。(4)①由表格数据可知,演替过程中,在赤杨阶段时土壤的PH变化较大,说明土壤pH值变化主要与赤杨有关。
②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的pH值适宜云杉和铁杉生长。
答案 (1)C (2)A 捕食 (3)标记重捕 偏大 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存活率降低 (4)①赤杨 ②土壤的pH值适宜云杉和铁杉生长
人教版 (2019)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1节 群落的结构精品课时练习,文件包含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1群落的结构原卷版doc、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高中生物同步精品讲义21群落的结构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当堂检测题,共1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群落的结构课后作业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