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3页。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比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讨论:1、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情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讨论: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②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讨论: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成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者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中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内环境的其他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呢?
1.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
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思考:2、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变动,变化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问题:体温的变化除受内部调控影响外,还受什么影响?
体温也受情绪、劳作、饮食等方面的影响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够保持协调一致呢?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法国:贝尔纳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美国:坎农 提出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协调统一而实现。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景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恶心。正常体温是生化反应最适温度,高烧影响酶活性,导致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使机体功能异常。应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来退烧。
2. 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此时内环境的水较多地渗入细胞,造成肿胀,使细胞代谢紊乱。出现疲倦、不适、恶心、厌食、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 会变小。这样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 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 ,进一步导致细胞 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稀薄,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说明: 。
外环境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说明: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由于肾脏的衰竭,导致代谢失常引起的毒害: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无法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形态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温度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保障机体能量供应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 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内环境的稳定的状态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3.某人患急性肠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 A 提供能量 B 供给营养 C 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 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6.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 、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7. 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对BC段 变化的解释正确的①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②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③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④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H3PO4
8、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 ] ;(3)在正常情况下,图中[ ] 中的CO2浓度最高。(4)[2]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内有缓冲物质使pH保持在7.35~7.45之间,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__组成,请写出其中的两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组织细胞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1)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填号)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问题探讨,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课堂小结,知识拓展组织水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评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验结论,对稳态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组织水肿,内环境稳态,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概念含义,动态平衡,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背景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01,PART02,PART03,PART04,内环境,温故知新,材料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动态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