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评优课ppt课件
展开1. 了解杜甫生平经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 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3. 背诵这首诗,领悟诗人的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
杜甫(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早年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后寓居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故后世称其为“杜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品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当时诗人流寓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思考1:诵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确: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
思考2:首联写登高俯仰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哪些特写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画面: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特点:凄凉、清冷的意境
情感:“哀”。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思考3:请结合思考1、2,赏析一下首联。
明确:首联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疾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读之令人振奋。次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然而,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也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不尽的悲怆意味,不仅写出自然之悲象(秋),也写出人生之艰难(霜鬓)。
思考4:颔联中“落木”“长江”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深刻含意?
明确:“落木”写其木叶尽脱,着“无边”二字,既充分展示出境界之阔远,更渲染出在广远的空间中疾风席卷落叶的气势;写长江,着“不尽” “滚滚”四字,不仅展现出万里长江自西向东绵延伸展的广远空间,而且渲染出长江波涛汹涌、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气势。无边落叶萧萧而下的景象,使人自然联想起在广阔宇宙中生命凋衰的阔大悲凉;万里长江滚滚东流的景象,也同样极易唤起在悠悠不尽的历史长河中时间与生命的消逝的联想,从而为诗的后幅抒写“悲秋”之情做好了充分铺垫。
思考5:颔联的景物描写中体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不动声色的景物描写中让人倾听灵魂深处的苍凉与悲苦。“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秋日的种种情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思考6: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评析颈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
明确: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之愁也;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迟暮也;多病,衰疾也; 登台,倍思亲也;独,孑然孤“独”也 。
思考7:请具体分析一下颈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颈联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秋之绪顿时涌上心头。与上一联相互照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在此有了最好的交融之境。
思考8: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尾联承接颈联,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艰难苦恨”写出了诗人潦倒的生活之苦和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正是这种“苦恨”(人生艰难)使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无奈断酒后,悲愁越发难以排遣,独自登高望远,无限悲凉之意袭上心头。
思考9: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明确: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1.《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两种情怀的?
悲: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无限悲愁之情。 独:“独”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自承担苦难的情怀。
诗人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心中的忧思。全诗先用苍凉的色调描绘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萧瑟图画,以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和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是千百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接着又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露出诗人激荡不已的心情。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韶光易逝,触景生情,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颈联情景交融,从空间和时间上把主题表达得既深且广,更见构思的精巧。尾联分承五、六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
2.《登高》在行文写法和语言风格方面有哪些特点?
①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 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来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尾联又从白发日多、抱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的忧国伤时之情便跃然纸上,使主题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开阔。
②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前后相对,句中自对,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诗人面对苍凉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下列对《登高》的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对风、天、猿、渚、沙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B. 颔联中,诗人抓住典型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常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霜鬓”正是他思虑艰难国运的结果。D.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景选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答案:D 解析:“由景选情”分析错误,应是“由情选景”。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课文探究,深入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堂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2 登高试讲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2 登高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预习任务,结构图示,必学任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