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综合练习(含解析)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练习,共7页。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1课时 单质与化合物的转化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1)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成酸。( )(2)只有活泼金属才能和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3)可溶性的碱(包括微溶的氢氧化钙)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直接化合成碱,如:Na2O、K2O、CaO、BaO。( )(4)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能直接和水化合生成H2SO4进而形成酸雨。( )(5)铁与硫的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6)生石灰溶于水,实质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放出大量热。( )[核心知识] 1.碳、硫等非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水化合生成酸,如SO2、CO2与水化合分别生成H2SO3、H2CO3。2.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单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前面。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A. 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C.钠能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食盐中的氯化钠化学性质不同3.2020·杭州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A. 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②和③中硫燃烧的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的产物是一种酸4.2020·台州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FeFe2O3Fe(OH)3B.CuOCuSO4CuCl2C.SSO2H2SO4D.CO2Na2CO3NaOH5.某同学利用初中科学物质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设计了如所示的3条铜的“旅行路线”,每条路线中的每次转化都是通过一步化学反应来实现的。那么,每条路线中可能都有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6.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所示,请回答: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______。A.酸 B.碱C.盐 D.氧化物(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写出它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变化如所示。 (1)物质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2)甲、乙、丙与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3)该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1·温州一模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铁和硫粉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的实验(Fe+SFeS)。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能够用磁铁分离,如 甲;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中发生反应,反应后的黑色块状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对比两个现象说明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已经反应生成化合物。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闻到了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1)图乙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图乙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丙),混合物粉末反应前能够被磁铁吸引,反应后不能被磁铁吸引,现象对比方便。请找出图丙装置的另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改进后的丙装置进行实验,小组同学称取了1.6 g硫粉与2.8 g铁粉混合后加热。反应结束后,用磁铁吸引冷却后的黑色块状固体时,发现磁铁对黑色固体还有吸引力。请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就实验过程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主招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物质制备,下列用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COCO2Na2CO3溶液B.CuCu(NO3)2溶液Cu(OH)2C.FeFe2O3Fe2(SO4)3溶液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10.氯化镁在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某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对生成氯化镁的方法加以归纳和整理,如所示,其中A、B、C、D均为含镁元素的不同类别的物质,都能与X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A为单质,B为氧化物,D与硫酸镁、氯化镁属同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别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B.X是盐酸,A是镁,B是氧化镁C.如果D、Y是常见的同类物质,Y可能是氯化钠D.C是氢氧化镁,所以③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11.钛(Ti)被称为“21世纪的金属”。如所示是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TiO2+2CTiCl4+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答案核心·易错(1)× 非金属氧化物中的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能和水化合成酸,但CO、NO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2)× 活泼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少数不活泼金属也能与氧气反应,比如铜。(3)√(4)× SO2能直接和水化合生成H2SO3,SO3和水化合生成的才是H2SO4。(5)× 硫和铁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加热是为了触发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辨方法: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看反应是否继续,若不继续说明是吸热反应,若继续,说明是放热反应。(6)√能力提升拔尖练1.C 2.C3.D ①中硫不燃烧,②中加热硫燃烧,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在氧气中硫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③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一定是因为硫燃烧的产物是酸,还可能是该产物与水反应生成酸。4.D 5.C6.(1)CO2 (2)D(3)CO可作燃料(合理即可)(4)H2CO2H2O+CO2↑7.(1)-3 (2)丁 (3)置换反应 (1)由物质甲的微观构成可知,化学式是NH3,由于氢元素显+1价,可推出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2)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氨气、氧气、氮气、水,属于氧化物的是丁。8.(1)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2)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3)加入稍过量的硫粉(合理即可) (1)由图示可知,图乙是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2)由实验的过程可知,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能污染空气,图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所以图丙装置的另一个优点: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其污染空气。(3)由题意可知,实验过程中有剩余的铁,为了避免这一异常现象的发生,可加入稍过量的硫粉。培优初探拓展练9.D 碳在空气中点燃生成的CO有毒;AgNO3溶液价格较贵;Fe点燃生成Fe3O4,缓慢氧化才生成Fe2O3。10.C11.(1)CO (2)2Mg+TiCl42MgCl2+Ti(3)镁和氯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第1节 食物与营养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共7页。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 机械能第1课时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有下列物体,中属于势能逐渐变大的一组是,如所示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Na2SO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