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2.下列选项中,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自己对孙权的仰慕,同时暗含朝廷“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B.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出兵结果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急功近利、急于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C.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能为国效力的满腔豪情,同时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悲愤慨叹。
D.作者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进行对比,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
3.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4.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本词写于元祐六年(1091)初春,苏轼时任杭州知州。②改火:古时候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故称改火,后来以改火为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又勉励友人,为其开释胸怀。
B.话别时对友人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以思想活动为线索,扣人心弦。
C.词的下片写在月夜之中送别友人,钱穆父所去的是偏远之地,早春时节,春风已绿江南岸,但规定的到任时期已经迫近,不得不启程。
D.词的末两句为友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力量,告诉友人离开后虽然艰难,但不要思念自己。
6.本词情感一波三折,委曲跌宕。结合本词及所学知识,你对苏轼送别友人有何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史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袭扰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意,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词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君思我……不堪带减腰围”几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9.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延续了李清照清新活泼的词风,有一种柔婉之美。
B.“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早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C.词末三句的意思是大鹏鸟正乘风飞向九万里的高空。风突然停住了,我这艘蓬草一样轻的小船该如何吹去三座仙山。
D.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空有才华,不能为世所用,加之长期漂泊,年老力衰,更感到彷徨无计,唯有通过幻想,向天帝倾诉,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
10.词的开篇为读者想象了哪些景物?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参考答案
9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1.C 2.D 3.D 4.D 5.D
6. ①对友人诚挚相待,至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②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深至精微;③对友人劝慰、勉励,显得豁达乐观。
7.D
8.①上片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加以过渡;由对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②下片先从张仲固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别恨离愁写起;接着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9.D
10. 想象了天、云、雾、星河等景物,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名句名篇默写,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堂检测,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