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危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人教版高地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教学设计课题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单元第一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环境问题的危害。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难点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DDT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由于合成了一种高效的有机杀虫剂DDT(二氯联苯三氯甲烷),瑞士化学家米勒获得了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度被广泛使用的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原因: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其发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高度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最终会在动物体内富集,例如在游隼、秃头鹰和鱼鹰这些鸟类中富集。由于氯化烃会干扰鸟类钙的代谢,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乱,使蛋壳变薄,结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类接近灭绝。一些昆虫也会对DDT逐渐产生抗药性、以对抗人类由于人口无节制增长而对自然界无休止的掠夺。反应式基于此,许多国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启示:DDT 从人类的“宠儿”到“弃儿”的戏剧命运帮助人们改变了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信任,并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图片导入)导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气候变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DDT被禁止使用?DDT的广泛使用到禁止过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让学生判断回答:哪些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导出环境问题的概念讲授新课(承接)环境问题越来越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图片导入)自然系统1.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特点: ①由___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_____,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_。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______来维持稳定。(2)对人类的要求: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要限制在自然环境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的________。 (图片导入)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思考:(1)在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流动方向、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哪种系统能维持稳定状态?请说明理由。 提示:(1)列表填空 (2)自然系统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原因:自然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由太阳能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生命体,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中,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同时自然环境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稳定。(图片导入)导入人类与环境关系图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排泄物 排入自然环境。 工业革命前,地球的大气、土地和水能够满足人类的生产和消费需要,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能够被自然环境降解。 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图片导入)人口密集图人口数量增加,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我国采取什么措施?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坚持晚婚、晚育,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对于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图片导入)人均消费各国对比图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人均资源消费量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均资源消费量和废弃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图片导入)自动化采煤技术和尾气净化技术图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技术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越大;人类通过研发环境友好技术,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思考: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 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思想主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图片导入)石油消化漫画图供给服务功能下降 ,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图片导入)水污染和生态退化图调节服务功能失常 ,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图片导入)雾霾和环境污染图文化服务功能降低 ,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图片导入) 电镀厂挖暗渠排放有毒废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污染,会直接损害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图片导入)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雾霾会诱发多种疾病气管炎:发生在寒冷季节或气温突然变化时。肺炎:空气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哮喘:雾天风力小,空气流动慢。思考:如何治理雾霾?雾霾治理的措施: ①针对尾气: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针对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和执法力度。 ③针对建筑工地:覆盖、洒水、及时清运、设置围栏、大风天停止作业、密闭运输。 ④针对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回收。 ⑤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图片导入)污染严重的非洲地区图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会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也会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造成损害,进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活动: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图1.19)。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 思考:(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查找相关资料 用事实说明你的观点。(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提示:(1)可能的原因: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其中技术进步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高,会加大环保投资,选择环境友好产品,施加环保压力,使经济结构向利于环境的方面转变。(2)不是。当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后,充分利用自然规律,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就可以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区域经济发展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废弃物排放,使资源的获取与废弃物的排放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之内,就能避免。学生看图思考并填空: 太阳能 、生命体、流动、自我调节、服务功能。 学生看图思考并列表填空: 让学生看图回答: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我们人口政策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看图回答: 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让学生思考回答: :环境问题的实质 学生思考回答: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 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学生思考回答: 如何治理雾霾? 让学生思考回答: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让学生分组讨论活动 让学生学会看图写出自然系统地功能。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 学会分析教材的案例 课堂小结 板书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二、环境问题的危害 1.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讲授新课,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