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无答案) 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无答案)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无答案)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无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I卷两部分,史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基础过关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选择题 共60分)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山东日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4)到战国末期,来源于土地开垦的新县数量远远高于被吞并小国变成的县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  )A.铁犁牛耕            B.商鞅变法             C.兼并战争            D.奖励垦荒2(2020·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3.周代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这说明(  )A.嫡系血统关系受到重视                        B.分封制更注重王室贵族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强化                        D.王位继承制度已臻完善4.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        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5.平遥古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A.与自然环境契合                                    B.天人合一的理念C.安土重迁的观念                                    D.家族中心的传统6.在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通常伴随着国家瓦解,这种现象引起古代学者的反思,并逐渐形成强政权,弱国家的解释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强政权一方面巩固了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弱化了国家本身的凝聚力。下列制度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7.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8(2020.7·浙江高考·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 设丞相   设内朝   设御史大夫   设司隶校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权责变化反映了(  )A.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                    B.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C.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                    D.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10.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州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郡县吏治    B.镇压诸侯谋反     C.参与中央决策    D.管理州县事务11.刘邦登基诏书称,基于推翻暴秦、消灭项羽,功劳最大者为帝;次者为王为侯;最末为战士,可以分到一定的田地。这主要说明汉初(  )A.等级秩序影响战争胜负                        B.权力分配具有军功色彩C.统治基础呈现多元态势                        D.社会关系不稳定性增强12.在汉高祖要求下,陆贾著《新语》十二篇,总结秦亡汉兴教训。文帝时贾谊著《过秦论》《治安策》、贾山著《至言》,都对历史经验作了深刻的总结。这些作法(  )A.体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B.促成了私家撰史的风气C.推动了士人政府的形成                        D.提升了国家治理的能力13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类似人文主义的思潮,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教育'文化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这一评论提及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14.孟子主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认为记载了武王伐纣时血流漂杵的《武成》(《尚书》中的一篇)只有二三成可信度,因为周武王是仁人,何其血之流杵也。这表明(  )A.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备受质疑                B.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假难辨                D.价值理念影响对历史的认知15(2020.7·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16.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A.克己复礼            B.道法自然             C.制天命而用之    D.以刑止刑17.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候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  )A.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B.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C.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                        D.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18.董仲舒虽强调夷夏之辨,但认为天下之人都是君主的臣民,夷狄也不例外;君主如要推行王道,天下一统,就必须将夷狄之民也纳入到统治范畴之内,并以仁爱之心对待夷狄。这一观点(  )A.迎合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统治思想C.削弱了地方诸侯的政治实力                D.改变了先秦儒学的民族理论19.甘肃武威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相关的医学处方书籍。其中记载了三十余例处方,还有药物近百种,以及病状、投药方法、服药时间、禁忌等。这说明东汉早期(  )A.已建立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B.比较重视各种疾病的预防C.中医学理论基础得以奠定                    D.中医学已积累了一定经验20(2020·北京石景山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24)下图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是(  ) A.种植业与饲养业结合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C.男尊女卑的家庭关系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21(20) (2020·江苏徐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6)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材料三 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12) (2)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6)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2) 22(20) (2020·山东临沂一模·16)施政思想的变迁对于古代王朝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把春秋战国时期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的学说,掺和于儒家的体系之内,据此来议论政治。其实质是把韩非的专制主义用儒学外衣包装起来,并进一步用阴阳术学加以理论化、神灵化……这一招胜于亡秦之焚书禁学、严刑酷法,不用杀人之身,就能灭人之心,成就韩非的以法教心的超常效果。显然其与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大相径庭。 ——摘自薛国中《逆鳞集——中国专制史文集》 材料二 六艺六经”……从战国到汉代,六经早已取得公认的圣典身份……古圣先王治天下的记录,而百家则是战国以下诸子的私家言论……汉代人都相信孔子整理了六经,用为教学的基础文本,这才使六经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一伟大的功勋使他成为周公之后的第一人。 ——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吏上的功能与意义》 (1)指出材料一中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与孔孟治国思想的不同特点。(8)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及其产生的影响。(12) 

    相关试卷

    1_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习:

    这是一份1_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习,文件包含1_十年真题-0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1_习题部分word-0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1_专题检测-0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 优化集训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这是一份高考 优化集训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能力提升):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能力提升),文件包含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能力提升解析版doc、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能力提升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