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总分 |
得分 |
|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止点应该是 ( )到北京。
A. 扬州 B. 上海 C. 洛阳 D. 杭州
-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誉为( )
A. 贞观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康乾盛世 D. 开元盛世
-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开凿了丝绸之路 C. 传播了中国文化 D. 扩大了唐朝疆域
- 造成唐朝天宝年间社会动荡、经济破坏的历史事件是( )
A. 诸侯争霸 B. 楚汉之争 C. 安史之乱 D. 外戚、宦官专权
- 如图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纪念馆馆长李天锡书写的楹联:“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指的是( )
A. 寇准
B. 赵匡胤
C. 岳飞
D. 赵构
- “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内容 D. 影响
-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的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联系在一起。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 )
A. 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 B. 手工业技术发达
C. 与英国贸易往来繁盛 D. 对世界影响巨大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 汉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明朝
-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齐民要术》 D. 《本草纲目》
- 元朝有一位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他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窦娥冤》,这位剧作家就是( )
A. 吴道子 B. 汤显祖 C. 关汉卿 D. 阎立本
-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在中国古代,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以此来强化皇权的是( )
A. 隋文帝杨坚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宋太祖赵国胤 D. 明太祖朱元璋
-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
A. 设立军机处 B. 采用八股取士 C. 废除丞相制度 D. 设立厂卫机构
- 如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清政府前期推广种植甘薯
B. 清政府前期重视兴修水利
C. 清政府前期鼓励发展商业
D. 清政府前期推行垦荒政策
- 平定噶尔丹叛乱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 )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 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设立军机处
C. 废除丞相制度 D. 重视“以德化民”
- 下面作品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
A. 《本草纲目》-----李时珍 B. 《天工开物》-----宋应星
C. 《农政全书》-----王祯 D.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 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 大兴文字狱 B. 八股取士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焚书坑儒
-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属于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是( )
A. 《窦娥冤》和秦腔 B. 《水浒传》和昆曲
C. 《红楼梦》和京剧 D. 《西游记》和汉调
-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 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 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反映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场景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交流?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于该族首领?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图二,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元朝在今西藏设置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其意义何在?
(3) 根据图三,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清政府在A、B两地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4) 综上所述,各民族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 材料一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历史事实?
(2) 读材料二,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3) 读材料三,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宋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 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格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多集中在南方。 1159-1179 年,南方人口由 1600 多万增加到 2900 多万。
材料二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有诗、词等;所谓“俗”,即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等。
材料三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 宋代文化繁荣。结合材料二指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列举两位代表人物。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隋文帝杨坚。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隋朝建立与统一。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当时人口激增,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杨坚建立隋朝与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的史实。
2.【答案】D
【解析】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故选:D。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等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建议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规模及其历史作用等.
3.【答案】A
【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期,厉精图治,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B是西汉光武帝时的局面,C是康熙、雍正、乾隆时的局面,D是唐玄宗时的局面,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注意理解贞观之治的表现。
注意理解古代社会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并将《老子》等翻译成梵文传播到古印度,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中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末年,排除B;唐朝后期出现宦官专权,但与外戚专权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可知是北宋赵匡胤在河南开封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故选:B。
本题考查陈桥兵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以陈桥兵变为背景考查了北宋的建立,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由材料“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可知,这显然说的是澶渊之盟的影响,澶渊之盟维护了双方较长时期的和平。
故选:D。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澶渊之盟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解析】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的来历涉及的瓷器和丝绸都属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产品,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我国手工业技术发达,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9.【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蒙古族的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解析】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史学地位与司马迁齐名,其著作被宋神宗御批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故选:B。
本题以宋神宗的评价为依托,考查《资治通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关汉卿的成就。题干关键信息“《窦娥冤》”。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关汉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2.【答案】D
【解析】明朝时期,为加强君主权力,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重点掌握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知道明太祖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可知明代科举制的特点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制度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思想僵化偏颇;从思想上强化了统治者的统治。
故选:B。
本题以“(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为切入点,考查八股取士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八股取士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题目给出的图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朝开荒执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清朝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
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15.【答案】B
【解析】康熙时,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清军大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平定噶尔丹叛乱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帝,选项B符合题意。顺治帝、雍正帝和乾隆帝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平定噶尔丹叛乱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定噶尔丹叛乱和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清朝皇帝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镇压,扼杀了思想的进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为切入点,考查了军机处的设置。
考查了军机处的设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7.【答案】C
【解析】《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元朝的农业科学成就以王祯《农书》为最,是我国第一部对研究农业系统的农书。选项ABD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搭配有误,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作品与作者的正确搭配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18.【答案】A
【解析】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看见之后,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岀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样的诗句,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按大不敬斩立决。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本题考查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掌握清朝的文字狱的表现和危害。
19.【答案】C
【解析】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清代文学艺术成就的相关史实。
20.【答案】C
【解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21.【答案】【小题1】吐蕃;文成公主。
【小题2】行省制;宣政院;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小题3】清政府在A:伊犁将军;B:驻藏大臣。
【小题4】加强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元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宋代海外贸易发达,在重要港口设立管理机构,征收关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小题2】郑和;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小题3】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小题4】轨迹:从开放交流到闭关保守。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从宋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从宋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小题2】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任意两人即可)。
【小题3】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小题4】宋代经济繁荣、统治者对科技文化重视、科学家自身的努力。
【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
(2)本题考查宋代文化。识记有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3)本题考查宋代科技。熟知有关知识才能答好本题。
(4)本题考查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科技文化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表现、影响及原因等。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中考九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实验中学中考九模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