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144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144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14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以及分数的化简.【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法则,体会转化思想,会将乘除混合运算统一为乘法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理数除法的两种法则.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直尺、倒数图片等。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实验测定,高度每增加1km,气温大概下降6℃. 某登山运动员攀登某高峰的途中发回信息,报告他所在高度的温度是-15℃,当时地面气温为3℃. 请问你能确定登山运动员所在的位置高度吗?(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出示课件4)教师问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问小明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回答:50×20=100.教师问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多少分钟?学生回答:100 ÷50=20.教师问3: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有理数除法与有理数乘法互为逆运算.教师问4:引入负数后,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 以8÷(-4)为例.(出示课件5)师生共同讨论后解答如下:根据除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得8. 因为 (-2)×(-4)=8所以 8÷(-4)=-2 ①另外,我们知道,8×(-)=-2 ②由①、②得 8÷(-4)=8×(-) ③③式表明,一个数除以-4可以转化为乘以-来进行,即一个数除以-4,等于乘以-4的倒数-.教师问5:对于其他的数是不是也可以呢?请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中间组由上到下答案依次为:-2,-6,,-8;右边组由上到下答案依次为:-2,-6,,-8;教师问6: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了吗?
学生回答: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相等,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教师问7:观察下列两组式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吗?(出示课件7)学生回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教师问8:除数能为0吗?学生回答:不能为0.教师问9: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仍有除以a(a≠0)可以转化为乘以呢?[例如(-10)÷(-0.4)]学生做题后回答:仍然可以.总结点拨: 从而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出示课件8)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法则也可以表示成: a÷b=a·(b≠0),其中a、b表示任意有理数(b≠0)教师问10:利用上面的除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出示课件9)(1)(–54)÷ (–9); (2)(–27) ÷3;
(3)0 ÷ (–7); (4)(–24) ÷(–6).
学生回答:(1)6;(2)-9;(3)0;(4)4教师问11:从上面我们能发现商的符号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教师问12:到现在为止我们有了两个除法法则,那么两个法则是不是都可以用于解决两数相除呢?(出示课件11)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1. 两个法则都可以用来求两个有理数相除.
2. 如果两数相除,能够整除的就选择法则二,不能够整除的就选择用法则一.
例1:计算:(出示课件12)(1)(–36) ÷ 9;(2)(-)÷(-) .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36) ÷ 9= –(36× )= –4;
(2)
例2:化简下列各式:(出示课件14)(1) ;(2) .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
(2)例3:计算:(出示课件)
(1) (2)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125 ÷5
=(125+)×
=125×+×
=25+
=25
点拨:如果有带分数,可以将带分数写成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的和,利用分配律进行运算,更加简便.(2)原式=××= 1点拨:将小数化为分数.总结点拨:1. 有理数除法化为有理数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2.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9-22)1. (–21) ÷7的结果是( )
A.3 B.–3 C. D. –
2. 计算:(–12) ÷ 3=_______.3. 填空:(1)若a,b互为相反数,且a ≠ b,则=________;(2)当a < 0时, =_______;(3)若 a>b,<0,则a,b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__.
(4)若–3x=12,则x =_____.
4.若,则=_________.5. (1)计算(-)÷(- 2) ;(2)计算-0.5÷×(-);(3)计算(-7)÷(-)÷(-) 参考答案:1.B2.-43.(1)-1;(2)-1;(3)a>0,b<0;(4)-44.-1 解析:由题意得,,解得x=-3,y=3,所以=-1.5.解:(1)原式=×
=
(2)原式=×× =
(3)原式=-7×× =-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4.2)36页到37页的相关内容。知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七、课后作业1、教材36页练习1,22、计算.(1)(-1155)÷[(-11)×(+3)×(-5)]; (2)375÷;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1.前面已学过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这些运算为学习有理数除法作了铺垫,而除法在小学时已经接触到过,学生也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本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不仅能突破重点,也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理数除法是一种运算.在上课时,既要减少一些繁难的例题,又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准确的计算.3.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训练,使学生注意到以下两点:(1)有理数除法法则遵循“符号优先”原则,即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除.(2)对于多个有理数相除,运算时可以从左到右进行,也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再进行计算.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自立的精神.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反思自己出现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1.4.2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合作交流,新知应用,自我提升,课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2 有理数的除法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