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2. 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夏天,打开冰箱门会冒出一股“白气”,是汽化现象
D.冬天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3.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B.
C. D.
4. 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5. 下列对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理解正确的是( )
A.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6. 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7.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B. C. D.
8. 小明自制了一个音调可变的哨子,当他拉动活塞使其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三个音阶,如图所示,则这三个音阶与活塞在管中的位置相对应的序号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1.8m B.3.3m C.4.8m D.5.5m
10. 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
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
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
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
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1.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连线,正确的是( )
A.雾﹣﹣﹣﹣汽化 B.露﹣﹣﹣﹣液化
C.霜﹣﹣﹣﹣凝固 D.雪﹣﹣﹣﹣升华
12. 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华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
二.填空题(共6题,总计21分)
13.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 ℃.
14. 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其 是晶体, 是非晶体, 可能是同种物质;但 物质的多少比 物质多.
15. 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当有重型卡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 寓言“刻舟求剑”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诗句“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17. 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三.画图题(总计10分)
19. 如图所示,S为光源,MN为不透光的木板,作出木板右侧光线射不到的区域(用阴影表示).
四.探究题(共3题,总计25分)
20. 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发声的音箱上,感觉音箱在晃动;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每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与抽气机连通的密闭玻璃瓶内.
①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
②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的科学方法可得出结论 .
21. 如图所示,这是小浩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小浩需要点燃蜡烛,并调整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使蜡烛火焰与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老师告诉他,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移动光屏,结果在凸透镜右侧大约63cm处获得了清晰的像.人们运用这条成像规律制造出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小浩好动且思维颇有创意,他突发奇想,要是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结果会怎样呢?他立即一试,哇塞!太神奇了,光屏上的像依旧十分清晰,只是原来缩小的像变成了放大的像!你能解释一下所成像依旧清晰的原因吗? (选填“反射光路可逆”、“折射光路可逆”或“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
22. 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A”“B”“C”或“D”).
五.计算题(共2题,总计20分)
23. 前段时间秋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标牌上写着:洞深大约255m.小明在洞口向洞内大喊一声,经过多长时间后听到回声?(声速按340m/s)
24. 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D 4. D 5. C 6. B 7. D 8. B 9. B 10. D 11. B 12. D
二. 填空题
13. 乙;﹣4
14. 甲乙丙;丁;甲乙;乙;甲.
15. 分贝;变大
16. 船;水
17. 温室、吸收、升华
18. 甲;丙;乙.
三. 画图题
19. 【解答】解:光从光源S射出,经过遮光板的左下端N和遮光板左上端M分别作出入射光线SN、SM,则;阴影部分即为光线射不到的区域.如图所示:
.
四.探究题
20. (1)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纸屑;
(3)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21. (1)同一高度;
(2)照相机;
(3)折射光路可逆;
(4)蜡烛在焦点以内.
22. (1)89;
(2)温度计度数不变;
(3)继续吸热;
(4)A.
五.计算题
23. 解: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的距离:
s=255m×2=510m,
由v=可得,声音传播的时间:
t===1.5s.
答:小明在洞口向洞内大喊一声,经过1.5s后听到回声.
24.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山西省兴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兴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古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古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祁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祁县2022年八年级(上)物理期中综合训练卷(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