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后提升
展开第一部分 第八单元 第23讲
一、选择题
1.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渐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知识的积累
B.航海技术的进步
C.勇于探险的航海家的贡献
D.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答案】D 【解析】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开始于地理大发现时期,促使探险家出海探险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故选D项。
2.(2021·云南丽江质检)“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
D.教会蜕变为殖民机构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可知,传播基督教对新航路开辟起到一定的精神鼓励作用,故A项正确;教皇和宗教目标是两回事,实际上教皇并没有对新航路开辟起到组织作用,故B项错误;传播基督教不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故C项错误;教会只是在早期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并没有成为殖民机构,故D项错误。
3.(2021·广西桂林模拟)1492年,西班牙国王终于同意支持哥伦布,二者签订了协议,内容包括: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这可以用来( )
A.说明远航的殖民性
B.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
C.研究各地和平交往
D.论证哥伦布企图独立建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可知,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达成协议,允许哥伦布在新发现的岛屿建立机构进行统治,说明了远航的殖民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班牙国王与哥伦布达成的殖民统治方面的相关协议,未涉及经济内容,因此不能揭示寻找亚洲的经济动因,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协议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远航是殖民扩张,并非和平交往,排除C项;根据材料“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岛屿和大陆的总督和省长,他可以对下属官职提出候选人,供国王选任”可知,哥伦布可以拥有对新发现地区的殖民统治权是西班牙国王允诺的,不能说明哥伦布企图独立建国,排除D项。
4.1596年,一名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与船员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B.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C.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D.唯利是图是商人本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可知,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C项正确;商业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诚实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项;材料与人性的启蒙无关,排除B项;材料“幸存的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体现不出商人唯利是图,排除D项。
5.(2021·湘豫名校联考)下面为16—18世纪荷兰国家利率变化趋势图。导致荷兰这种利率变化趋势的重要原因是( )
A.美洲金银大量涌入
B.荷兰航海业发展迅速
C.荷兰工业资本发达
D.政府忽视了金融管理
【答案】A 【解析】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美洲金银涌入西欧,荷兰的商业资本十分充裕,利率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荷兰利率降低,有利于大量资本投入商业,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B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荷兰商业资本发达,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缺乏材料及史实依据,排除。
6.1462—1535年,中欧地区的白银产量增加了5倍多。白银产量在1526—1535年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些白银大量流向西欧和东方。中欧白银的这种流向( )
A.是西欧出现价格革命的主因
B.刺激西欧走上黑奴贸易之路
C.反映世界范围的商品大交换
D.导致东西方经济实力悬殊
【答案】C 【解析】1462—1535年正值新航路开辟时期,中欧白银产量增加,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在发展,而大量白银流向西欧和东方,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大交换不断扩大,故选C项。
7.(2021·福建福州质检)15世纪,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整个过程用时三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一过程( )
A.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B.折射出欧洲对技术的渴求
C.体现了贸易中心的转移
D.反映出西方对东方的依赖
【答案】A 【解析】材料“欧洲商人将在西班牙漂洗过的羊毛,送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加工成细布,随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出售,然后从东方买来货物,在佛罗伦萨或欧洲其他地方销售”体现了欧洲商人的资本流动范围大,故A项正确;材料突出欧洲商人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并非对技术的渴求,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8.(2021·吉林五校联考)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自从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口登陆,意大利遭受了沉重的经济打击,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逐渐结束了,并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使意大利失去贸易中心地位
D.意大利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意大利就失去了东西方贸易中间人的垄断地位,从而走向衰落,这主要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C项。
9.(2021·福建漳州模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病菌随着人口流动传入美洲,导致缺乏免疫力的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100年间,墨西哥地区的原住民就从2 500万人锐减至75万人,中美洲其他地区亦如此。这( )
A.充分揭示了殖民主义的罪恶本质
B.加快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便利了欧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间
D.导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地区差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天花、麻疹等病菌传入美洲,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以贩售非洲黑奴为主的三角贸易兴起,便利了欧洲殖民者拓展殖民空间,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充分揭示殖民主义在历史上的罪恶本质,故A项错误;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并非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0.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等,强迫殖民地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 )
A.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
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
C.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
D.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
【答案】C 【解析】西班牙强迫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反映了西班牙意图把拉丁美洲变成其原料产地,成为其经济的附庸,故选C项。
11.(2021·河北衡水中学联考)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最早从理论上系统地提出了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则。他提出这一理论主要是为了( )
A.扩大荷兰自身海洋利益
B.与西班牙争夺海洋霸权
C.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英国
D.缓和西欧各国海洋冲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09年格劳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主张各个国家都有海上航行的自由,其目的是强调通过海上自由贸易促进商业发展,以便扩大荷兰的海洋权益和对外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海上力量强大,而西班牙当时已失去海上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格劳秀斯提出海洋自由论是为了扩大荷兰自身海洋利益,并非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英国,故C项错误;格劳秀斯的海洋自由论本质上是荷兰扩大海洋势力范围的产物,不是为了缓和西欧各国的海洋冲突,故D项错误。
12.(2021·辽宁大连模拟)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时,欧洲人的优越实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辽远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情。今后,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欧洲人也许会日趋衰落,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据此分析可知,殖民地的发展进步除自身努力之外,还在于( )
A.列强因殖民战争实力下降
B.欧洲近代文明的客观影响
C.西方社会的发展渐趋衰落
D.殖民地国家的资源较丰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欧洲人也许会日趋衰落,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客观上传播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所以殖民地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欧洲近代文明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德]马克思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答案】(1)“地理上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
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
(2)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材料二 事实上,一直以来东印度公司在大多数作品中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在亚当·斯密等启蒙学者眼里,它是妨碍自由贸易的“反面代表”,而对于卡尔·马克思等左翼学者来说,它又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但我们又不能忽略,它的确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先驱者,是股份制的最早实践者,也是最先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尝鲜者”。
——严杰夫《东印度公司的阴影,
仍未从全球化进程中消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扮演的角色,阐释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海上竞争;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海外贸易(或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变化:由特许垄断经营到被终止;由“单次航海”形式到“多次航海”形式;由临时合资到建立稳定的有限责任制。
(2)[示例一]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自由贸易的“阻碍者”。
阐释:英国东印度公司自17世纪初得到政府的特许状,到19世纪30年代特许状被取消前,长期垄断着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印度的贸易。它通过垄断鸦片、茶叶和纺织品等手段牟取暴利,阻碍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垄断式的贸易妨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自由贸易的进程,英国议会最终取消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加速了东印度公司的解体。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贸易垄断权曾获取暴利,但因为违背了自由贸易的潮流而最终衰败。
[示例二]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殖民主义的“代理人”。
阐释: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西欧国家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产物。在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享有垄断贸易权,实际上还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人”和统治印度的殖民机构;在中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东印度公司不道德地向中国走私鸦片,进而引发了鸦片战争,成为英国侵华的急先锋。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给印度、中国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既是西方国家推行殖民主义的“代理人”,也是侵略东方国家的殖民者。
[示例三]角色: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市场的推动者。
阐释:17世纪初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凭借政府授予的对外贸易特权,加入对亚洲的贸易行列,在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后,逐渐在全球贸易尤其是东印度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英国东印度公司将美洲的白银流通到中国、印度,将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织品、中国的陶瓷与茶叶运往欧洲、北美,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4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后提升: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4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后提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后提升: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第25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后提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十单元第51讲战争与文化交锋课后提升: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十单元第51讲战争与文化交锋课后提升,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