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6.5 垂直优秀复习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5 垂直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65垂直解析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义+同步练习docx、65垂直原卷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讲义+同步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6.5
垂直
知识梳理
(1)垂直的定义
在相交线的模型(如图1)中,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x也会发生变化.当∠a=90°时,a与b互相垂直,记作a⊥b.
(2)垂线的定义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例如:在图2和图3中,AB⊥CD,垂足为0.
(3)垂线的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正值,是一个数量,而不是图形,所以不能画距.离,只能量距离.
区分两点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如下表:
例题剖析
【例题1】
如图,与交于点,,,若,求的度数.
解:,
,
,
又,
, ,
,
,
.
【例题2】
已知:点是直线外一点,点、、是直线上三点,分别连接、、.
(1)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的大小,直接用“”连接;
(2)在直线上能否找到一点,使的长度最短?如果有,请在图中作出线段,并说明它的理论依据;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好题速递
基础巩固
1.为直线外一点,点,,为直线上三点,,,,则到直线的距离( )
A.B.小于
C.不大于D.
2.如图,点在直线上,,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A.142°B.128°C.121°D.116°
3.如图,在体育课上对学生的立定跳远进行测试,小明从起跳线起跳,点A是小明的脚后跟着地处,过点A作起跳线的垂线,垂足为点B,如图所示.体育老师测得线段AB的长即为小明的跳远成绩,体育老师这样测成绩的依据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D.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
4.如图,三角形ABC中,∠C=90°,AC=3,AB=6,点P是边BC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
A.2.5B.3C.4D.5
5.、、是直线上的三点,是直线外一点,且,,.由此可知,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B.不小于C.不大于D.在与之间
6.如图,AB⊥直线l,BC⊥直线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其理由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垂线段最短
C.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7.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过O作,若,则的度数是( )
A.B.C.D.
8.点P为直线m外一点,点A、B、C是直线m上三点,,,,则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 )
A.4cmB.5cmC.2cmD.小于或等于2cm
9.如图,AB是一条河,C、D处各有一块农田,需要从河里引渠灌溉,以下几种引渠方案中,能让引渠费用(引渠单位长度的费用相同)最低的方案是( )
A.DCB.DF+CE
C.DP+CED.DF+CP
10.已知,且,则的度数是( )
A.B.C.或D.或
11.下列选项中,过点P画AB的垂线CD,三角尺放法正确的是( )
A.B.
C.D.
12.如图,直线a,b与射线c相交于同一点,c⊥a,若∠1=35°,则∠2的度数为( )
A.35°B.45°C.55°D.65°
能力提升
1.下列图形中,线段AD的长表示点A到直线BC距离的是( )
A.B.
C.D.
2.点A为直线a外一点,点B是直线a上点,点A到直线a的距离为5,则AB的长度一定不是( )
A.10B.8C.5D.3
3.如图,,,则下列的结论中:①点到的垂线段是线段;②线段是点到的垂线段;③线段是点到的垂线段;④线段是点到的垂线段.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是直线外一点,从点向直线引,,,几条线段,其中只有与垂直,这几条线段中长度最短的是( )
A.B.C.D.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MON=90°.若∠AOM=35°,则∠CON的度数为( )
A.35°B.45°C.55°D.65°
6.如图,是直线外一点,,,三点在直线上,且于点,,则下列结论:①线段是点到直线的距离;②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③,,三条线段中,最短;④线段的长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7.如图,∠PQR等于138°,SQ⊥QR,QT⊥PQ.则∠SQT等于( )
A.42°B.64°C.48°D.24°
8.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垂足为点.若,则的度数为( )
A.B.C.D.
9.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OE⊥AB于点O,如果∠1与∠2互余,那么图中相等的角有( )
A.5对B.4对C.3对D.2对
10.已知A、B为平面上的2个定点,且AB=5.若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等于2、3,则满足条件的直线共有( )条.
A.2B.3C.4D.5
中考真题
1.如图,点在直线上,.若,则的大小为( )
A.B.C.D.
2.如图,设点是直线外一点,,垂足为点,点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则( )
A.B.C.D.
3.如图,在平面内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作垂线的条数有( )
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D=∠BOCB.∠AOE+∠BOD=90°
C.∠AOC=∠AOED.∠AOD+∠BOD=180°
5.已知△ABC中,BC=6,AC=3,CP⊥AB,垂足为P,则CP的长可能是( )
A.2B.4C.5D.7
6.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则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 )
A.线段CA的长B.线段CD的长C.线段AD的长D.线段AB的长
7.如图,OA⊥OB,∠1=35°,则∠2的度数是( )
A.35°B.45°C.55°D.70°
8.如图,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 )
A.35°B.40°C.45°D.60°
9.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若CO⊥AB,∠1=56°,则∠2等于( )
A.30°B.34°C.45°D.56°
10.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
A.600B.500C.400D.3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5 垂直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5 垂直优秀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垂直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5垂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5 垂直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65垂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解析版docx、65垂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