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细胞当堂检测题
展开1.动物体的主要部分是( )
A. 头部 B. 颈部 C. 躯干 D. 四肢
2.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青蛙-跳跃 B. 袋鼠-奔跑 C. 鲫鱼-游泳 D. 蚯蚓-蠕动
3.乌饭麻糍是一种台州美食,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加糯米粉拌匀揉和蒸煮而成。这种汁液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液泡
4.水果平时大家都吃过,以“水”多为好,这些“水”是( )
A. 细胞质 B. 液泡 C. 细胞液 D. 细胞核
5.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
B. 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D. 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6.下列有关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座——用手握镜的部位 B. 载物台——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C. 转换器——调换物镜 D. 镜臂——稳定镜身
7.菠菜叶肉细胞比人体肌肉细胞多了的结构有( )
A. 叶绿体、细胞质 B. 细胞核、液泡 C. 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D. 细胞壁、细胞膜
8.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B. 对光成功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C. 要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D. 取镜的操作是左手握住镜臂,右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9.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 )
A. 目镜 B. 反光镜 C. 转换器 D. 光圈
10.制作临时装片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装片内出现气泡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1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下列被称为“虫”的无脊椎动物中,不经历细胞分化的是( )
A. 涡虫 B. 草履虫 C. 蛔虫 D. 蝗虫
12.2019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下结构与其最接近的是( )
A. 青霉菌 B. 大肠杆菌 C. 埃博拉病毒 D. 草履虫
13.下列表示细胞分裂的是( )
A. B. C. D.
14.苋菜因含天然色素苋菜红而呈红色。取两份相同的新鲜苋菜,一份浸泡在盐酸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另一份浸泡在清水中,清水不变红。这一现象说明盐酸破坏了苋菜细胞的(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1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5×、4× B. 5×、10× C. 10×、10× D. 10×、40×
16.经过多年攻关,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完成研制,于今年5月15日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世界首台全自动、大规模、规范化的干细胞诱导生产系统研制成功。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为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或器官,这体现了细胞的( )
A. 分裂能力 B. 分化能力 C. 繁殖能力 D. 生长能力
17.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 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18.冷水泡苋菜水仍清澈,热水泡苋菜就能得到红色汤。如图所示是苋菜汤变红程度与热水温度的关联。则控制色素进出的细胞结构和由图得到的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分别是( )
A. 细胞膜70℃ B. 细胞膜80℃ C. 细胞壁70℃ D. 细胞壁80℃
19.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不经染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在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下列措施能帮助小明看清液泡的是( )
①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改用凹面镜 ②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
③增大光圈,增加通光量 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0.用一个放大倍数为10×的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当视野中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如下图所示。如果装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时所观察到的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
21.在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的附肢发生了演变,如鸟的前肢演变成________,海豚的前肢演变成________。
22.有一台显微镜,目镜有10×,5×,物镜有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________.
23.在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中,________ 能够保护和支持细胞;________ 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24.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厘米,这与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5.从胡克发现细胞到细胞学说的提出,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成果。请你用细胞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填细胞结构名称)
(1)俗话说“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决定这种遗传现象的物质存在于________。
(2)杨梅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这些酸甜的汁液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里。
(3)在大蒜收获的季节,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蒜”,吃起来酸甜爽口,其原因是:大蒜细胞已死,________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
26. 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图中可能是“绿叶海天牛”细胞的是图________;(填“A”或“B”)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________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填“结构名称”)。
27.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据图回答:图中A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________过程,其结果使得多细胞动物的细胞________,图中C表示的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________。
29.显微镜操作:对光时,控制进光量的结构有________和________。对光时,________(有、没有)必要在载物台上放上载玻片。
30.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X液体是________。
(2)按照实验操作过程,①~④正确的排序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31.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后,小明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1 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吗?
⑵做出假设:________。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________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________;
③把新鲜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________;乙烧杯中的水________。
⑸原因分析:甲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乙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
⑹实验结论:________。
32.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 ]内填序号, ▲ 上填结构名称)。
①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②移动镜筒时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③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________]________。
④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⑤把载玻片放上[________]________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对准________的中央。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将其移到中间,载玻片该往________边移。
②向________旋转________准焦螺旋,镜简会快速上升;向________旋转________准焦螺旋,镜简会慢慢下降。
③拿显微镜时,要左手托________,右手握镜臂;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________的最大光圈对准________,并且用反光镜的________面镜。
④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________倍镜,再用________倍镜观察。
⑤欲使玻片标本不产生气泡,需使盖玻片与载玻片约成________度角盖上。
⑥用显微镜观察时,若一生物在视野中向右下方游动,则玻片应该往________移动。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C 7. C 8. B 9. B 10. A
11. B 12. C 13. A 14. B 15. D
16. B 17. B 18. A 19. C 20. C
二、填空题
21. 翅;鳍状肢
22. 50×、400×
23. 细胞壁;细胞质
24. 分裂;生长
25. (1)细胞核 (2)液泡 (3)细胞膜
26. (1)A (2)5 (3)细胞质
27.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和观察;收放
28. 分裂;个数增多;组织
29. 遮光器;反光镜;没有
30. (1)清水 (2)④③①②
三、实验探究题
31.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等量;不加热;变成红色;不变色;被破坏;完好无损;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2. (1)7;反光镜;6;遮光器;9;细准焦螺旋;5;物镜;2;镜臂;4;载物台;通光孔
(2)安放;对光;放片;调距;观察
(3)左;内;粗;外;细;镜座;遮光器;通光孔;凹;低;高;45;右下方
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解析】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动物体的主要部位是大脑,而大脑在头部;
2. B
【解析】该题考查常见动物的运动特点; 袋鼠的运动方式是跳跃;故B错误;
3. D
【解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 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液泡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因此用植物乌饭树叶捣烂后挤压出汁液大部分来自液泡,D符合题意。
4. C
【解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能够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液泡存在于细胞质中.液泡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就在液泡中,因此 水果平时大家都吃过,以“水”多为好,这些“水”是来自液泡,C符合题意。
5.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据此解题即可。
A、①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②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二八游戏无知当子啊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里有⑤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硒鼓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C不符合题意;
D、⑥细胞质不是细胞控制的中心,细胞核才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6. C
【解析】根据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进行分析。
A、镜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A不符合题意;
B、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换的圆盘,上面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C符合题意;
D、镜臂,握镜的部位,D不符合题意。
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和人体细胞的主要区别,从两类细胞的特征方面切入即可。 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8. 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取镜、对光、安放切片、观察、收镜。
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少量纤维留在镜头上,A不符合题意;
B、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符合题意;
C、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解细准焦螺旋,C不符合题意;
D、取显微镜时,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 ,D不符合题意。
9. B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以及各部件的作用进行分析。
A、目镜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靠近眼睛,有放大倍数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是反射光线用的,所以在显微镜对光过程中,能反射光线的结构是反光镜,B符合题意;
C、转换器上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可以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进行转换,C不符合题意;
D、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在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光圈的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D不符合题意。
10.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操作显微镜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和步骤。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皮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所泡而影响观察,A为盖盖玻片的步骤,因此若是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气泡,A符合题意。
11. B
【解析】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结构简单,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所以不存在细胞分化的情况;
2、多细胞的生物,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所以存在细胞分化。
涡虫是多细胞的扁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A错误;
B、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不存在细胞分化,B正确;
C、蛔虫是多细胞的线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C错误;
D、蝗虫是多细胞的节肢动物,不同结构的功能是不同的,存在细胞分化,D错误。
12. C
【解析】A、青霉素属于真菌,故不符合题意。
B、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故不符合题意。
C、阿伯拉病毒属于病毒,故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13. A
【解析】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及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前的细胞称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称子细胞。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步。
A、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属于细胞的分裂;故A正确;
B、细胞变大,属于细胞的生长;故B错误;
C、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属于细胞分化;故C错误;
D、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故D错误;
14. B
【解析】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构成的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膜厚7~8nm,对于动物细胞来说,其膜外侧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分泌与运输蛋白质。
溶液变红色,说明细胞液到细胞外了,而能够控制细胞液不能到细胞外的结构是细胞膜;故B符合题意;
15. D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10×、40× 这个放大倍数为400,相较其他,是最大的,因此D符合题意。
16. B
【解析】综合细胞分裂、分化、繁殖、生产的特点进行区分即可。干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
17. B
【解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
A、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一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选项正确;
B、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可以调节控制光线进入镜筒,B选项错误;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C选项正确;
D、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D选项正确.
18. A
【解析】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细胞膜:把细胞包裹起来,使细胞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所必需的养分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
(2)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膜外的一层较厚、较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其成分为黏质复合物,有的种类在壁外还具有由多糖类物质组成的荚膜,主要起保护和支撑作用。
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它的流动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加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从图中可以看出,从70℃开始就能得到红色汤,即可说明从70℃苋菜的细胞膜已经被破坏。所以说控制色素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能耐受的最高温度70℃。
19. C
【解析】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但是却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并且透光性强,颜色浅,如果要看得清楚,就要把显微镜视野调暗;小光圈的特点是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但是却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如果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只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故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如果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这样会使视野变亮。因此②将反光镜由凹面镜改用平面镜,④减小光圈,减少通光量符合题意。
20. C
【解析】物镜越长,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由图片中可以发现C图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因为如果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小,那么它的放大倍数就会越大,这就说明了C图的放大倍数是该图中最大的,所以放大倍数最大,但是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
二、填空题
21. 翅;鳍状肢
【解析】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鸟类为了适应飞行,其前肢演变成了翅;海豚为了适应游泳,其前肢演变成了鳍;
22. 50×、400×
【解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即5×与物镜放大倍数最小的即10×的乘积.即50(倍).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就是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即10×与物镜放大倍数最大的即40×的乘积.即400(倍).
23. 细胞壁;细胞质
【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进行细胞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分析可知,在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中,细胞壁能够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24. 分裂;生长
【解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小明今年比去年长高了4厘米”,这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25. (1)细胞核(2)液泡(3)细胞膜
【解析】细胞的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1)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吃水果时流出的甜汁主要来自于水果细胞的液泡。
(3)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
26. (1)A
(2)5
(3)细胞质
【解析】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
(1)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所以说动植物细胞的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那么A图是动物细胞,B图是植物细胞,因此图中的“绿叶海天牛”属于动物细胞。
(2)“绿叶海天牛”摄取藻类后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内有了[5]叶绿体;因为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同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出细胞质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
27. 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和观察;收放
【解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和观察、收放.
解: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4调焦和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5收放: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综上所述,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和观察、收放等.
28. 分裂;个数增多;组织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就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 图中A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其结果使得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的个数增多,因为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现有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图中C表示的是细胞分化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组织。因为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就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
29. 遮光器;反光镜;没有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知识解题。
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控制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在对光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放置玻片。
30. (1)清水(2)④③①②
【解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放、展、盖、染、吸.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1)、为了维持细胞的形态,所以要在放细胞之前,滴加一滴清水;故答案为:清水;
(2)、制作过程简单概括为: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故答案为:④③①②;
三、实验探究题
31.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等量;不加热;变成红色;不变色;被破坏;完好无损;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解析】细胞膜:不易看清,主要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
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注意:避免错误设置对照实验中的变量及混淆实验组和对照组。
①一组对照实验中要有且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否则无法确定实验现象究竟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②对照组实验中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即人为控制变量的为实验组;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即变量是理想的或接近自然状态的为对照组。
(2)假设要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一般情况是将提出的问题改为陈述句,故答案为: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单一变量原则,故答案为:等量;设置对照试验,甲已经加热,乙就不用加热,故答案为:不加热;
(4)(5)甲由于加热使细胞膜被破坏,所以水变成红色,乙细胞膜完好无损,所以水不变色;
(6)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2. (1)7;反光镜;6;遮光器;9;细准焦螺旋;5;物镜;2;镜臂;4;载物台;通光孔
(2)安放;对光;放片;调距;观察
(3)左;内;粗;外;细;镜座;遮光器;通光孔;凹;低;高;45;右下方
【解析】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为:1镜座、2镜臂、3镜柱、4载物台、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8转换器、9细准焦螺旋、10粗准焦螺旋、11目镜。
(1)①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的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透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所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6遮光器上的光圈和7反光镜。
②镜筒上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大的是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较快,小的是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较慢,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即移动镜筒时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9细准焦螺旋。
③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最接近玻片标本, 即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5物镜。
④镜臂是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的关节,可使镜臂倾斜,即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2镜臂。
⑤载物台是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台,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其中央具有通光孔,玻片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即把载玻片放上4载物台后,要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 对光→ 放片→ 调距→ 观察。
(3)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边,若要将其移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左边移。
②当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会快速上升,向外旋转细准焦螺旋,镜简会慢慢下降。
③拿显微镜时,要左手拖镜座,右手握镜臂;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的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④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观察。
⑤欲使玻片标本不产生气泡,需使盖玻片与载玻片约成45度角盖上。
⑥用显微镜观察时,若一生物在视野中向右下方游动,则玻片应该往右下方移动。
科学2昼夜与四季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科学2昼夜与四季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华师大版第3章 生物的多样性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第3章 生物的多样性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走近科学综合与测试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