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第4讲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展开三国至隋唐时期(220—907年)是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第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名师指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实质北魏孝文帝迁都实质上是一场是否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斗争。以孝文帝为首的改革派迁都洛阳,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的关键性行动,为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
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建立:618年,________建立唐朝。(2)唐朝前期的统治。
(3)唐朝的民族关系。
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名师指津】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魏晋时期的改革与民族交融史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交融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它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解读】史料体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思考】根据史料,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民族交融方面的特点。【答案】特点:肯定以往民族交融的成果;民族交融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民族交融的内容具有双向性。
角度2: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唐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政策史料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让其继续统辖,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解读】史料描述了羁縻府州在任命人选和管理上的特殊性,体现出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对民族交融、边疆开发、巩固统一等方面的作用。“在上述羁縻府州的基础上设立都护府”说明中央对羁縻府州的管理在加强。【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答案】特点:吸取前代经验与教训;先试点后推广;少数民族地区享有较大自主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边疆开发;巩固了国家统一。
角度:从“经济发展”角度认识江南地区的开发史料 北方南下的个体流民或农户,不可能有现成的良田可供耕种,所以深入还未被圈占的山地,开垦小块土地以维生,便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长江流域不少的丘陵、山地,为旱作农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东晋南朝政权在发生大旱、稻作因缺水难以进行时,敦促种麦。东晋南朝面食流行,甚至成为朝廷规定的贡品。——摘编自何德章《六朝江南农业技术两题》
魏晋至隋唐时期区域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解读】史料强调南方的荒地得到开发,新的作物品种小麦在南方得到推广。【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南朝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开发带来的影响。【答案】影响: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工商业及江南城市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1.(2021·湖北随州模拟)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200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A.解决藩镇割据问题B.维护社会秩序稳定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D.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侨州、郡、县是东晋南朝政府按北方流民原籍郡县地名另设立的州、郡、县级行政建置,这项措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故B项正确;该措施并未解决藩镇割据问题,排除A项;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项;该项措施并不是针对边疆地区,排除D项。
2.(2021·福建泉州模拟)汉朝与匈奴和亲,部分公主的后裔改从母姓,逐渐形成匈奴刘氏。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国号为大汉,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代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刘渊旨在( )A.复兴刘氏汉朝政权的统治B.借鉴汉族先进的制度C.实现汉与匈奴民族的平等D.争取汉人对政权认同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刘渊试图通过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代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等行为,获得汉人对自身政权的认同,维护统治,故选D项。
3.(2021·广东惠州模拟)隋文帝改宇文泰所赐蕃姓,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恢复原来的汉族姓氏、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和华夏礼仪。此举旨在( )A.凝聚人心促进政治统一B.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C.移风易俗促进民族交融D.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
【答案】A【解析】隋文帝改蕃姓,废除北周六官制度,恢复汉姓、汉魏以来的传统官制与华夏礼仪,是为了构建政权的合法性,形成政治认同,以促进政治统一,故A项正确;笼络士人扩大统治根基的是选官制度,材料未涉及隋文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恢复汉魏传统官制并非移风易俗的内容,排除C项;隋文帝的举措与打击门阀防范地方割据无关,排除D项。
4.(2021·广东卷)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细节描写较多,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旧唐书》 为后晋刘昫等人撰写,《资治通鉴》 则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二者对于同一事件的记载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二者作为史料时,应该考虑到不同时代史学家的立场,故D项正确;虽然《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但其作为史料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判断《资治通鉴》中的细节描写是否客观真实,不能说其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排除B项;可信度高与低,不能仅仅通过成书的早晚来判断,排除C项。
5.(2021·江苏南通模拟)下表为唐朝中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
A.北方人因战乱大量南迁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政治局势影响户数变化
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04讲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融合,考情分析,复习目标,网络构建,梳理预测,目录索引,真题感悟,PARTONE,夯基·知识梳理,探究·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统一国家的发展第4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统一国家的发展第4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答案C,答案D,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2单元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1第2单元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pptx、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板块1第2单元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板块1第2单元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