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整套
科学动植物的分类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动植物的分类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动植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将动物和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掌握科学家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方法;学会将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能将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寻找生物图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科学家对动植物简单分类的方法【难点】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 三、教学准备【教学器材】脊椎动物骨骼标本、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脊椎动物五大类群代表动物的标本或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小组的PPT课件其他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设计】 课前分组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认识更多的生物,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查找图片中不知名称的生物,初步接触生物分类,暗示学生将学习新的内容。为避免四个组收集的生物种类雷同,布置不同的任务。根据各组的任务对图片进行选择、分析、分类,分工合作制作ppt,初步学会研究生物、查找资料、加工信息的方法。 【内容】把全班分成四个组,课前收集生物图片或标本,写出这些生物的名称,不知道名称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检索表查找生物的名称;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对收集的生物进行分类。四个组的任务分别是:第一组:收集以游泳为主的动物和开花植物;第二组:收集以行走为主的动物和不开花植物;第三组:收集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第四组:收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和探索对校园内植物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
【说明】课前活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上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尽可能多认识一些生物;又为本节课“生物的分类”作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运用检索表查找一些生物,既学会识别一些常见的生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接触生物分类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生物进行分类,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较。考虑到本节课内容较多,为节约时间,又能让每个组都有机会交流,所以分成四个大组,每组14-15人,选好组长,组内成员明确分工:收集图片和标本、去除无关图片和标本、写出名称、讨论记录、制作ppt等,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生物进行分类的结果制作ppt,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常见动物的分类
活动2.6 用不同的方法对动物分类
【设计】四组代表交流ppt,让学生相互了解各组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参与意识。四组代表交流各组对生物的分类依据后,再用比赛的方式完成书本上的活动,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暗示学生,只要开动脑筋,我们也会比书本想出更好的方法。 【内容】四个组代表用ppt展示活动结果,学生互评,看哪一组最好?再用书本上的三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动物运动的方式、动物身体的特征对第54页动物进行分类,以4-5人为一个小组单位进行讨论,比一比,哪一小组的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讨论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种最适合对动物进行分类?说说你们的理由。
【说明】 此部分内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通过比较四个组和书本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哪个较为合理?使学生体验书本并不是权威,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有可能做得更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活动2.7 像科学家般对动物分类
【设计】科学家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学生对脊柱、脊椎的概念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帮助讲解、巩固,所以设计了让学生辨认哪些动物有脊柱的活动。脊椎动物其它的一些身体特征:鳃、鳞片、毛发、皮肤等知识,学生容易理解。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分组活动,教师适当指导。利用一些脊椎动物的图片,使学生巩固并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内容】 科学家是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出示河蚌、蝗虫的模型、鱼的骨骼浸制标本,教师讲解鱼有脊柱,而河蚌、蝗虫没有。人有没有脊柱?若有,在哪里呢?请一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讲解:脊柱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有没有脊柱这一特征,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活动:1、出示蛙、蜥蜴、蛇、家鸽、家兔的骨骼浸制标本,河蚌的模型、蚯蚓的浸制标本,辨认哪些动物有脊柱?2、完成书本第59页(活动2.7)中的1;学生观察、讨论后交流。出示蛙、蜥蜴、蛇、家鸽、家兔的挂图,请学生观察、比较后思考、讨论,并继续完成书本第59页(活动2.7)中的3、4;交流总结,得出脊椎动物的分类方法。利用ppt,出示一些脊椎动物的图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的反应快?学生辨认动物属于哪一类,并说明
【说明】 脊柱、脊椎是两个概念,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借助实物、图片讲清楚,使学生能分辨什么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像科学家般对动物分类”这一内容,教材编排由浅入深,条理清晰,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书本的表格等内容。以比赛的形式辨认属于哪一类脊椎动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巩固并进一步了解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使学生乐于学习。 活动2.8 植物的分类
【设计】 学生根据书本内容进行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完成书本的填写,有困难可请教师参与。教师课前将校园里的植物拍摄成照片,做成ppt,请学生根据植物会不会开花,把校园内的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使学生能将植物简单分类。【内容】科学家对植物的分类方法,和动物的分类差不多,也是按照植物的一些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植物会不会开花,将植物分为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请学生分组讨论后把书本54页的植物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两类,并填在书本61页的适当位置。两组同学将校园里的植物按他们的分类方式进行了分类,与科学家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适合植物分类?为什么?若按照科学家的分类方法,能否把校园植物也分成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将植物分成两类?
【说明】和动物分类的方法一样,植物分类的方法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分组完成,可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接受性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式的,让学生把他们的分类方法与科学家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并不神秘,其实就在身边,科学家是通过观察、分析、思维、归纳等方法,得出结论。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去研究,就会有所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第 组 等第评价标准好较好良中自评互评自评互评自评互评自评互评ppt制作方法 ppt制作效果 交流表达的方式 分类依据 小组合作态度 总评等第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青春期与生育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生命的诞生与成长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使用显微镜,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基本单位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