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8章 身边的溶液形形色色的溶液酸雨第3课时教案
展开酸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2.知道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3.学会利用植物幼苗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能设计实验对照和实施对变量的控制。
4.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5.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了解形成酸雨的过程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表达自己对防治酸雨的认识和观点。
【难点】1.正常雨水与酸雨的测试。
2.酸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雨水、玻璃杯(一次性塑料杯)、滴管(或玻棒)、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二:“酸雨”视频资料、多媒体设备、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三:植物幼苗(豆苗或小麦苗)、烧杯4、脱脂棉、蒸馏水、稀硫酸、稀硝酸、标签纸、学生收集的雨水、pH试纸和比色卡。
活动四: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的关于“酸雨的危害”的图片或资料。
活动五: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学生制作的小报。
【资源】工作纸(见附件)
环境保护专题网(百度搜索:视频-酸雨)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测试雨水的pH
活动目标:
通过测试雨水的pH,知道雨水一般为弱酸性。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各小组交流课外收集雨水的地点和方法,并说明本组测试到的雨水pH范围。 ◆ 比较分析各组的测试结果,得出结论: (1) 雨水的pH一般小于7,为弱酸性。 (2)收集雨水的时间和地点不同,测试的结果不尽相同。 | ◆ 教师可将各组测试的雨水pH抄写在黑板上,便于比较共同点和找出差异。
◆如果有小组测得雨水的pH为5-6范围或小于5,要特别询问雨水收集的时间和地点,引出酸雨。 |
活动二:酸雨与大气污染
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老师准备的有关酸雨资料介绍,认识酸雨的pH小于5.6,是大气污染的产物。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 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讨论并归纳: (1) 什么是酸雨? (2)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3)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酸雨与大气污染有什么关系?
◆利用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描述酸雨的形成过程。 | ◆ 视频资料:酸雨。 帮助学生归纳:大气污染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转 转 化 化 硫酸 硝酸 + + 水 水
酸雨
◆酸雨的危害很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示研究的方法有(1)模拟酸雨的实验探究;(2)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分专题研究; (3)在以后的化学学科学习中扩展和深化研究。 |
活动三:“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活动目标:
1.知道利用植物幼苗来探究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学会设计实验对照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各小组交流课外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结果报告。 ◆ 比较分析各组的结果报告,得出结论: (1) 酸雨的主要成分:稀硫酸和稀硝酸对植物幼苗的生长有害; (2)pH范围在6-7的溶液短期内不影响植物幼苗的健康生长。 |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报告。表扬实事求是、记录完整、设计有创意的小组。 ◆帮助学生将实验溶液与酸雨主要成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采用模拟的“酸雨”来进行探究活动。 ◆强调对照组使用蒸馏水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只显示实验期内的情况,以免学生误认为要用蒸馏水来浇灌植物。 |
活动四:“酸雨的影响”图片、资料交流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资料,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2.初步学会对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分专题介绍与讨论 (1)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2)酸雨对城市建筑物的危害; (3)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4)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5)酸雨危害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 ◆ 事先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整理,要求学生介绍时用2-3句话概括。
◆小结:酸雨已经危害人类的生存,怎么办? |
活动五:防治酸雨的措施
活动目标:
意识到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和治理酸雨,并通过小报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学生活动 | 指导要点 |
◆ 根据老师的问题,针对性展示自己的小报,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在班级里出一期关于“酸雨的控制”主题小报展示。 | ◆ 课前了解学生的小报主题,组织讨论: (1) 为什么说酸雨是全球问题? (2) 你认为酸雨危害会越来越严重吗?为什么? (3) 我国控制酸雨的做法有哪些? (4) 你认为控制酸雨的最根本措施是什么? (5) 你对上海市控制和治理酸雨的建议是什么? ………… ◆小结:酸雨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防治酸雨的措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责任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无污染的新能源。 |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工作纸”(见附件)
【说明】
1.本节课以学生课外活动或提前实验的结果汇报为主,老师要提前1周左右作准备。
2.“测试雨水的pH”可安排到“pH试纸的使用”那部分进行,本节课要重点关注学生收集雨水的过程和比较得出结论时体现对科学方法的应用。
3.“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可提示学生利用收集的雨水,作为模拟自然环境的一个样本。
提供给学生“实验结果报告”的表格,便于汇报时的比较。
附件:
“酸雨” 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报告
植物幼苗名称和数量 |
| |||
烧杯 | A | B | C | D |
液体 |
|
|
|
|
pH |
|
|
|
|
几天后,幼苗变得…… |
|
|
|
|
实验结论:
我们模拟的“酸雨”pH是 ,对植物幼苗的生长 。
我们用来进行对照的是烧杯 ,pH是 。
我们模拟自然环境利用的是 ,pH范围是 ,对植物幼苗的生长 。
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11章 感知与协调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上册第11章 感知与协调听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内容组织,训练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七年级上册现代通信设备及通信手段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现代通信设备及通信手段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电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电力的应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流程,活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