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测试)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590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测试)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590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测试)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34590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测试)
展开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综合测试)
1.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确立于( )
A.中世纪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2.北宋初,政府实行收购民户绢帛的制度。各地政府每年春天预估绢价,预先将钱借贷给民户,民户于秋税之时向官府缴纳相应数量的绢帛。这一措施
A.受益于青苗法的推广 B.具有社会救济的功能
C.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
3.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君封臣制度,是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的结合。这一制度产生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王权强大 B.城市兴起和走向自治
C.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 D.教会崛起和权力扩大
4.清朝政府规定,城乡人户要在门前悬挂门牌。门牌上填写家庭成员姓名、丁口、年岁等(见如图),保甲定时挨户清点人数,询问家内情况,如户主有无外出、有无外人留宿等。以上材料反映清代( )
A.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B.地方行政等级森严
C.注重宣扬儒家思想 D.基层管理制度严格
5.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 D.加强社会控制
6.图1、图2所示分别为古代印度和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等级结构。下列关于二者共同点的表述准确的是
A.都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 B.都以农奴为主要剥削对象
C.都按照等级高低异地而居 D.都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
7.开皇15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这一变化
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 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 D.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8.欧洲行会大都以居住区和宗教、慈善功能为基础进行组织。城镇当局组织行会,主要是为了控制生产,控制工匠。而控制价格和产品质量既符合商人利益,也符合消费者利益。因此,即使在城镇权贵垄断政权的时期,法律也允许行会成为垄断性的行业组织,只有行会成员才有权从事该行业,行业培训也由本会工匠安排。这说明
①行会是工匠和商人的同业组织 ②行会制定保护主义政策以排挤新来者
③行会维护本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④城市行会集体抵制城市权贵垄断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9.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东西方社会治理模式因其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是
A.基层自治 B.社区建设 C.社会参与 D.政府主导
10.16世纪左右,欧洲“绅士”(gentry)阶层大多住在乡间宅第,喜爱田猎,坐享田租。他们拥有政治、法律的特权,并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这些“绅士” 获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径?
A.经营工商,累积财富 B.应征从军,建有军功
C.拥有封地,身份世袭 D.通过考试,获得资质
11.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反映了古代国家不仅有统治和控制的功能,也有为民众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的功能。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施救济民间为主,政府为辅 ②宋朝以后宗族内的救助活动兴起
③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④古代社会救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在中世纪欧洲的“臣服礼”仪式中,封臣首先宣誓: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以侍奉我主。然后,封主就将一把泥土和一.根树枝授予封臣,象征授予封土和封土上的森林。据此可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 )
A.单向权利义务 B.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C.以血缘为纽带 D.双方没有契约关系
13.如下两幅分别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中,能较完整地了解西欧中世纪
A.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 B.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状况
C.城乡经济发展程度有明显差距 D.政治等级森严,贫富悬殊
14.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A.扩大了政府行政开支 B.削弱了居民的政治责任感
C.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 D.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15.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
A.管理职能多样化 B.是游牧经济的真实体现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全国性耕作互助组织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最初是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到了西周时期,它演变成为一种具有严密体系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对世袭特权的继承。在宗法制下,属同一原始血缘的后代被分为大宗和小宗两个支系。大宗在家庭内部以其具有财产和权力的继承权,而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谓尊祖敬宗。由于依据任何人都必须尊祖敬宗的规定,国家就建立了以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形成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摘编自刘广明《宗法中国》
材料二 进入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推行,作为宗法核心的族权与政权合一不复存在了。这时的宗族已由商周时代的血缘与政治的统一体变为单纯的以血缘亲疏为标准的血缘结合体,由于宗族和政权的分离,宗族中的平民势力得以迅速发展。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受封的诸侯王有管理地方及统兵、自置官属等特权,中央政府平定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这种政治权力被渐次剥夺,皇室宗族也仅仅是食封贵族而已,他们中间的大部分成员已远离了政治权力的中心。西汉建立后,新兴的官宦世家,真正连续仕官四五代以上的并不多见,而到东汉后,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出现一大批世族之家,他们是地方宗族势力的代表。这些世族之家往往聚族而居,形成“门宗广大”的宗族势力。
——摘编自赵沛《论先秦到两汉宗族形态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宗族制和西周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2.B3.C4.D5.D6.C7.D8.A9.A10.C11.D12.B13.B14.D15.A
16.(1)特点:体系严密;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尊祖敬宗,宗法统治与政治权力紧密结合;维护父权。影响: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注重家庭建设,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2)不同:族权与政权分离;平民宗族势力发展;地方皇室宗族政治地位逐渐下降;地方豪强势力崛起。背景:秦汉郡县制的推行,汉代王国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央集权制加强;宗族和政权的分离,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17.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组成:庄园的居民均为庄园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管理机构:庄园法庭是维护庄园领主利益的重要机构,其主要处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但是庄园法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地方上不同程度分裂割据的经济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