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2讲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二)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展开1.常见图像
v-t图像、a-t图像、F-t图像、F-a图像等。
2.题型分类
(1)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像。
3.解题策略
“一、二、三、四”快速解决动力学图像问题
【典例1】(多选)(2020·辽宁六校协作体开学考试)如图甲所示,物块的质量m=1 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F突然反向,大小不变,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5 m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
C.恒力F大小为10 N
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答案 ABD
解析 0~5 m内,由v12-v02=2a1x1,得v12=2a1x1+v02,由题图乙知,2a1=-20 m/s2,则a1=-10 m/s2,则物块做匀减速运动,A正确;由题图乙知,物块的初速度v0=10 m/s,恒力F在5 m处反向,在0~5 m内物块运动的时间t=eq \f(0-v0,a1)=1 s,即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B正确;5~13 m内,由v22=2a2x2得物块的加速度a2=eq \f(v\\al(22),2x2)=eq \f(64,2×8) m/s2=4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F-μmg=ma2,联立两式解得F=7 N,μ=0.3,D正确,C错误.
二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
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连接(叠放、并排或由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构成的物体系统称为连接体.连接体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速度、加速度).
2.常见连接体的类型
(1)弹簧连接体
(2)物物叠放连接体
(3)轻绳或轻杆连接体
2.连接体的运动特点
轻绳——轻绳在伸直状态下,两端的连接体沿绳方向的速度总是相等。
轻杆——轻杆平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平动速度;轻杆转动时,连接体具有相同的角速度,而线速度与转动半径成正比。
轻弹簧——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
3.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典例2】(多选)物块B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物块A,物块A、C通过细绳相连,细绳跨过定滑轮,如图所示,物块A、B、C质量均为m,现释放物块C,A和B一起以相同加速度加速运动,不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及A、B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FT=mg B.FT=eq \f(2,3)mg
C.Ff=eq \f(2,3)mg D.Ff=eq \f(1,3)mg
答案 BD
解析 以C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T=ma;以A、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2ma,联立解得FT=eq \f(2,3)mg,a=eq \f(1,3)g,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得Ff=eq \f(1,3)mg,故选B、D.
【典例3】(多选)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有一带固定支架的滑块m正沿斜面加速下滑.支架上用细线悬挂的小球达到稳定(与滑块相对静止)后,悬线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光滑
B.斜面粗糙
C.达到稳定状态后,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D.达到稳定状态后,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答案 AC
三、多运动过程问题
解题关键
(1)注意应用v-t图像和情景示意图帮助分析运动过程。
(2)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典例4】(2021·辽宁大连市四十八中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与一粗糙水平面BC连接,斜面倾角θ=30°,质量m=2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B间的距离d=7 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将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8 N作用在该物体上,t=2 s后撤去该力,不考虑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损失.求撤去拉力F后,经过多长时间物体经过B点?(g取10 m/s2)
答案 1 s和1.8 s
解析 撤去F前,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解得a1=2 m/s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x1=eq \f(1,2)a1t2=4 m,v1=a1t=4 m/s,
撤去F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2, 解得a2=μg=2 m/s2,
d-x1=v1t1-eq \f(1,2)a2t12,解得第一次到达B点的时间t1=1 s,t1=3 s(舍去),
第一次到达B点的速度v2=v1-a2t1=2 m/s,
之后物体滑上斜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ma3,解得a3=gsin θ=5 m/s2,
物体再经t2=2eq \f(v2,a3)=0.8 s第二次到达B点,
故撤去拉力F后,经过1 s和1.8 s时物体经过B点.
【典例5】某次新能源汽车性能测试中,如图甲显示的是牵引力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但由于机械故障,速度传感器只传回了第25 s以后的数据,如图乙所示。已知汽车质量为1 500 kg,若测试平台是水平的,且汽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设汽车所受阻力恒定。求:
(1)18 s末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2)前25 s内的汽车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1)26 m/s (2)608 m
解析 (1)0~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Ff=ma1
6 s末车速为v1=a1t1
在6~18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Ff=ma2
第18 s末车速为v2=v1+a2t2
由题图知18 s后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牵引力等于阻力,
故有Ff=F=1 500 N,解得v1=30 m/s,v2=26 m/s。
(2)汽车在0~6 s内的位移为x1=eq \f(v1,2)t1=90 m
汽车在6~18 s内的位移为x2=eq \f(v1+v2,2)t2=336 m
汽车在18~25 s内的位移为x3=v2t3=182 m
故汽车在前25 s内的位移为x=x1+x2+x3=608 m。
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7讲 圆周运动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7讲 圆周运动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匀速圆周运动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离心运动和近心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抛体运动的规律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6讲 抛体运动的规律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平抛运动,一般的抛体运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三)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13讲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三) 讲义(考点+经典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传送带的动力学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