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上美术 4空间与层次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4594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少版八上美术 4空间与层次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4594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少版八上美术 4空间与层次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08/134594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 空间与层次教案
展开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风景系列课程中的第三课,本课的主题是风景造型表现中的透视和空间法则,即学习和了解如何通过透视、虚实表现风景绘画中的空间关系,体验和领会各类风景绘画中透视和空间的表现方法,塑造风景绘画中的空间感。
一、教材路径
欣赏——观察阅读作品,认真比较绘画作品和照片以及真实风景中的视觉感受。真实景象在视觉中由近到远的变化规律,包含大和小、清晰和模糊、鲜艳和灰暗等视觉要素的变化。
了解——理解真实场景中三维的空间状态和绘画作品中二维的空间状态,尝试寻找在二维空间中形成三维空间视觉的有效方法。
体验——体验和领会绘画中焦点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法则。观察和认识透视中地平线和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景象变化。深入认识在没有透视线的情况下,二维绘画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因素,尝试用虚实和纯度的变化表现空间感。
应用——尝试以不同的地平线(消失点),描绘同一场景(街道房屋、河流树木等)。理解地平线(消失点)变化所带来的画面视觉感受的变化。
创造——尝试在同一画面中,表现两种以上的视觉变化,并使画面有机地相结合。完成作品后,体验这样的作品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从中认识绘画的本质意义。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两课时。一课时探讨和认识透视在绘画中表现体积、空间的作用和意义,了解透视的基本法则规律;一课时探索艺术作品中透视的运用和作品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认识艺术创作中从物象到精神的层次和含义。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了解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欣赏探究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表现展示绘画中的空间与层次。
技能目标:通过对景物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表现风景的空间与层次。
情感目标:熟悉的金陵风景,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让学生感悟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现空间与层次,体验不同角度带来的视觉美感。
尝试同不同的材料技法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
三、 教学准备:
不同风格的作品、资料、课件、绘画材料。
四、教学要点:
透视:形体透视,不同视点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表现方法。色彩透视,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的处理技巧。
景深:近景、中景、远景的合理安排。
这些要点的和谐统一便体现出风景画的“意境”。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认识空间与层次
活动一:看一看
观看一幅云的摄影作品
问:看见了什么?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
总结:由云的变化导入距离,有距离导入空间与层次。
1. 空间
距离产生空间,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主要是受长宽高三个特征显现出来的。因此,长宽高是物体的空间特征。
2. 层次
物体对空间的分割产生层次。即,物体与物体的叠加,或物体与物体的 间隔便是层次。我们通常用远景、中景、近景来表示。
活动二:说一说。
绘画是在长宽二维平面上表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视觉效果,即画面的纵深感。纵深感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欣赏一组摄影作品,说一说这组图片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视觉现象?
答:透视。
路的纵深,树的渐渐矮小,云朵的渐远渐灰,构成了画面的透视关系。
二、了解空间与层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人和物的形象,有远近、高低、大小、长短以及色彩的明暗,浓淡等不同,这是由于距离不同、方位不同在视觉中引起的不同反映。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它分为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
1. 形体透视与空间层次(焦点透视)
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按消失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透视。 便于我们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1)透视的几何图。 通过最基础的透视,了解几个重要的名词:视平线、视点、消失点。观看两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片,它们的透视现象有何不同?有什么特征?
(2)平行透视:有一面与视平线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具有整齐对称、平展稳定、庄重严肃、层次分明、场景深远、一目了然的构图特点。
(3)成角透视:任何一面都不与视平线平行,底线与视平线成角度的正方形或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具有变化多样、形式灵活、纵横交错、富有节奏的构图特点。
(4)倾斜透视:凡物体的面与地面或视平线都不平行时,叫倾斜透视。如屋顶、楼梯、台阶等。 有天点和地点,也叫三点透视。
高、低、平三种视点的视觉效果。概括我们平时常见的三种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一:欣赏与探究。《校园图书馆》(承上)属成角透视,体现的自然空间的关系透视现象与建筑物的稳固感在地平线上形成了平稳的构图关系。(启下)柔和的色彩体现很好的空间与层次。
2.色彩透视与空间层次:(空气透视)
由于物体所处空间距离的远近不同,景物部位的层次不同使色彩产生冷暖,浓淡,鲜明与灰暗,强烈与虚弱等各种差异,怎样使这些空间距离,层次关系,明暗对比,远近分明的色彩统一在一幅画中,这种技法,就叫色彩透视。也称大气的透视和空气透视。
色彩透视通过以下情况来表现空间形体。
(1)投影的长短和色彩的冷暖来表现空间形态: 莫奈表现早、中、晚的《干草垛》;
(2)光影的强弱和虚实来表现空间形态:莫奈的《鲁昂大教堂》;
(3)视角的高地远近来表现空间形态。
3.景深与空间层次
景深:被描绘的景物所在的空间的深度,就叫景深:常常用近景、中景、远景来表现。为了表现画面的景深,常常用近清楚远模糊,近景对比强,远景对比弱来表现。
为加强形体的层次感,最好的技法是空间的透视。使画面景深的颜色对比和明度对比随着物体的向后延伸而逐渐减弱,浅色部分越来越淡,深色部分越来越浅,直至所有的对比同时的融入浅色调。
问题:透视的规律是近浓远淡,《都市的高楼》这幅画为何远浓近淡。
答:特殊的表现技法--逆光。
学生活动二:欣赏与探究。
欣赏杜菲的《圣安德鲁斯远眺》和麦克里迪的《诺森伯兰郡的雨》画家是怎样表现空间与层次的?
距离产生美,同样的对象,近观平淡无奇,远观含蓄统一。试着从多种角度感受美景。欣赏:金陵节拍,感受熟悉的金陵,不熟悉的空间与层次。
三、空间与层次的美感及表现
1. 明暗表现空间与层次:明暗对比、色调变化。
2. 线条表现空间与层次:线的强弱、粗细、疏密。
3. 色彩表现空间与层次:色彩的浓淡、冷暖。
4. 动漫中大广角表现的空间与层次。
5. 对画面的分割或叠加的特殊空间与层次。马格利特《公平的俘虏》。
6. 视频欣赏:康斯坦丁•斯坦尼斯诺维奇水彩画。把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完美的统一起来。画家把心灵特性融化到形体和色彩里。超越了对物象单纯视觉感受,由视觉探索引向精神体验的空间与层次。完美的演绎了绘画的意境。
小结:空间与层次通过形体透视,色彩透视和景深来表现。
四、活动三:操作体验
用铅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水彩等工具,参考提供一些图片,创作一幅表现空间层次的风景画。
五、示范
老师的绘画工具是黑板、粉笔,可在黑板上,用速写的形式画一幅有空间层次的风景,也可以在画好的素描风景施以淡彩,感受用色彩的冷暖表现空间与层次。现场作画的效果会激励学生的创作激情。
六、作业评价及交流创作体会
展现作品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心境,让学生体验创作收获的同时,体验“生活处处皆美色,画笔寥寥现意境。”境界。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盛世·汴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盛世·汴梁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蓝白之美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蓝白之美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路径,课时建议,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4课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课 空间与层次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