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2 立体图形的视图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展开4.2.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整个这一章的内容都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素材。特别是这节内容在上一节学习了投影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何体三视图的概念,通过物体的三个正投影来表现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实现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
空间想象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基本能力,本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为以后的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现在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柱体,椎体的一些几何特征,对立体图形也能够很好的识别,在小学阶段也已经初步了解过三视图的知识,但对三视图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其研究三视图的实际意义还都不清楚;能力上,虽然学生也有了一点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空间几何体到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还没有接触过。
三、教学目标
由于空间图形是三维的,画三视图需要学生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之间进行转换,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鉴于本节是第1课时的内容,在不刻意追求对抽象概念彻底理解的前提下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经历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探究过程,体会几何体与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认识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难点:正确画出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为了突破难点,体现重点,本节课我选用多媒体和几何体实例结合,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从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几何体实物转化到抽象的立体图形,再转化到平面图形,展开探究,实现本节内容的教学。
2、学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交流探究,在不断的对比,纠正自己的错误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中,学生更有机会体验和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多媒体依次展示两张图片(如下图)。
问题1.(左图)谁的答案正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问题2.(右图)从苏轼的诗中你能感悟出什么道理?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后给出答案,师生共同研讨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从漫画和学生熟知的古诗引入,吸引学生兴趣,快速进入课堂状态。感悟出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效果是不同的,看问题要多方位的观察,这样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二)知识探究
工人在建造房子之前,首先要看房子的图纸。但在平面上画空间的物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必须把它画得从各个方面看都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三视图法。建筑工程师和工人为了描绘和制造各种物体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什么是三视图法呢?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一般是从正面、上面和侧面,然后描绘三张所看到的图,即视图.这样就把一个物体转化为平面的图形。
活动1:自学导航
阅读课本123-12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投影包括_________投影和__________投影.
2.视图是________投影.
3.什么叫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
4.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问题1:已知一个几何体在水平面上的视图是圆,你能断定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球吗?为什么?
问题2:如果一个视图是三角形,你能断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利用模型观察、讨论交流并回答。
结论:问题1:不一定能断定它一定是球,也可能是圆柱体、圆锥等;
问题2:这个几何体有可能是圆锥或三棱柱等。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理解只靠一个视图是无法确定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清楚的刻画一个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需要几个视图呢?从而引出今天所要探讨的课题-----三视图(引入课题)。
活动3、探究需要3个视图就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大小和形状
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个组合体,你能观察到什么样的视图?分别指出多媒体显示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视图。
师生活动:老师先出示教具,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一个组合体模型,再播放课件。学生观察、交流、讨论,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活动3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只考虑形状和大小的情况下,前面和后面看到的视图效果是一样的,左面和右面看到的视图效果也是一样的,从上面和下面看到的视图效果也都是一样的。并且赋予长宽高数值,更加明确只研究几何体的三个视图,就足以体现出一个几何体的大小和形状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概念形成
1、三视图概念
(1)研读课本P80 - P81 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怎样得到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学生看这部分内容,给出的答案有些可能不明确,还有同学可能没看懂,脑中必定会有很多疑问的地方,主要是开始的立体图和平面图不能清晰的建立联系,学生心中由此产生困惑,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欲望。
问题2.你能把教科书图25-6(1)与立体模型建立对应的联系吗?
师生活动:师播放课件展示平面图教科书图25-6(1),并出示以备的实物模型,学生对比观察,交流讨论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与实物结合起来,能更加直观的把立体图和平面图清晰的建立联系,就能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问题1。
(2)请以长方体为例,演示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师生活动:学生到讲台上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由前向后看,自上而下,自左向右)作投影演示,并解说三视图的形成过程。老师用木板模型解说垂直投影面的平面,投影集聚成一条线段,平行投影面的平面投影大小形状不变,最后再课件动态展示投影过程,得出三个视图。
三视图定义:
(3)问题1:长方体的三个视图,分别能反映这个长方体的哪些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给出答案,老师做必要点评。
结论:主视图反映出长方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出长方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出长方体的高和宽。强调:三个视图并不是随便画出的三个矩形,而是能分别反映出实物的长、宽、高等特征的,三视图可画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位置以主视图为基准,俯视图画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画在主视图的正右方,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设计意图】这里概念的介绍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前面疑惑产生到这里疑惑得到解决的过程采取学生亲自演示,合作补充,老师再动态展示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三视图概念的学习中,并且掌握效果也会更好。
问题2:根据这三个视图,能否还原这个几何体?
师生活动:师出示课件,动态演示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可以还原出这个长方体。
【设计意图】动态演示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过程,更加明确三视图的实际意义,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概念应用
活动1:
问题:你能画出这个小正方体的组合体的三视图吗?
师生活动:课件展示正方体由从5个到6个逐个加码拼成新的几何体,学生交流讨论并分别画出三视图,老师巡视指导(要求:草图即可,注意摆放位置,尽量体现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活动2:分别画出实物模型:圆柱、三棱柱、 四棱柱、圆锥、三棱锥、四棱锥的三视图。
师生活动:老师摆放出模型,学生思考构想,或拿出准备好的模型观察验证,合作交流,画出它们各自的三视图(草图)。老师不断巡视指导,给学生纠错,适时帮助学困生摆弄手边模型验证。同时老师要对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及时给予不同的评价,从而激发增进学生学习信心。
【设计意图】活动2探究基本柱体和椎体的三视图,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也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构想它们的三视图,可以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形成;对于学困生通过找准角度观察模型,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画三视图的难度,逐步培养学生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先画,从学生经历的错误和疑惑中,可以更加明确上述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看不见的线用虚线,能看到的线用实线。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共2页。
2021学年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华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2 立体图形的视图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华师大版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4.2 立体图形的视图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随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