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作角平分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95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作角平分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95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3.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作角平分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3/134595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作角平分线 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一、教学目标
1.会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并在经历“观察——操作——证明”的活动过程中养成善于分析、乐于探究和理性思考的良好习惯.
2.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证明作法的正确性,体会与“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作法的联系,在比较中探究作法.
3.能在不同的作图题中感悟相同的知识背景,在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的作法,从而进一步把握知识本质,逐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二、教学重点
会“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和“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三、教学难点
几何图形信息转化为尺规操作.
四、教学过程(教师)
(一)情境创设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任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
请同学们说明这样画角平分线的道理.
学生活动:
提取信息,利用“SSS” 说明画角平分线的道理.
设计思路:
呈现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的情境,为探究新知提供“脚手架”,为“探索活动一”的证明提供思路.
(二)探索活动一
1.说 请按序说出木工师傅的“操作”过程.
2.作与写 用直尺和圆规在图(2)中按序将木工师傅的“操作”过程作出来,并写出作法.
3.证 请证明你的作法是正确的.
4.用 用直尺和圆规完成以下作图:
(1)在图(3)中把∠MON四等分.
(2)在图(4)中作出平角∠AOB的平分线.
说明: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作以这点为顶点的平角的
角平分线.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整理成下列形式:
说:
作:
证明:在△MOC和△MOD中,
OC=OD,
OM=OM,
CM=DM,
∴△MOC≌△MOD(SSS),
∴∠COM=∠DOM,
即OM平分∠AOB.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的“说”,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人师傅操作过程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即将相关的几何信息转化为尺规的操作方法.
“说”与“作”对应,为学生“按序”尺规作图提供更为清晰的流程,这样设计使得学生易想、易作和易写,对突破难点,养成有条理的思考十分有益.
(三)探索活动二
1.观察思考.在图(2)作图的基础上,作过C、D的直线l(如图(5)),观察图中射线OM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问题变式.
你能用圆规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吗?(如图(6),经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垂线PQ).
3.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新旧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策略.
4.作图与证明.
(1)作法
步骤1 以点P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使它与AB交于C、D.
步骤2 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C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Q.
步骤3 作直线PQ.
∴直线PQ就是经过直线AB外一点P的AB的垂线(如图(7)).
(2)证明略.
5.归纳总结.
根据活动一中的4(2)与活动二可知:
经过一点可用直尺和与圆规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学生活动:
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踊跃回答:
1.OM⊥l,说明理由略.
2.(1)比较
(2)分析
作图的关键是在直线AB上确定C、D两点,使得PC=PD;确定点Q,使得CQ=DQ.
3.学生尝试作图(如图(7))并书写作法:
(1)作图;
(2)书写作法;
(3)证明.
设计思路:
利用已有的图形进行分析,学生对问题的研究既有亲切感又有探究的欲望,此时顺理成章的提出所研究的问题.
“类比”是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通过比较新旧问题的有关信息,不难发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尝试“边作边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和几何素养;另外另一方面将“作图、作法、证明”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四)知识运用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a、b(如图(8)).
学生活动:
1.学生尝试作图;
2.交流作法;
3.总结作两条相互垂直直线的方法.
设计思路: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但点的位置没有确定,故根据点的位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
(五)拓展延伸
如图(9),已知A、B是l上的两点,P是l外的一点.
(1)按照下面画法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①以A为圆心,AP为半径画弧;
②以B为圆心,BP为半径画弧;
③设两弧交于点Q(Q与P分别在l的两旁);
④连结PQ.
(2)求证:PQ⊥l.
学生活动:
1.学生按要求独立作图与证明;
2.小组交流:与前面一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两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思路: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解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基本作图的知识本质.
(六)课堂小结
知识联系网络图(教师逐一展示,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对网络图的逐步展示,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设计思路:
因为学生的学习要经历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过程,而网络化的总结方式有利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揭示作图的知识本质.
(七)课后作业
1.已知∠AOB(如图(10)),
求作:(1)∠AOB的平分线OC.
(2)作射线OD⊥OC(两种作法).
(3)在OC上取一点P,作出点P到∠AOB两边的垂线段,并比较这两条垂线段的大小关系(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过程).
2.查询资料:能利用直尺和圆规将一个角三等分吗?
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上册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优质教学设计,共4页。
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整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整式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归纳小结,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 借助调查作决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 借助调查作决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