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水的净化教案设计
展开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
⒉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理解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⒊初步学会用过滤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
⒈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⒉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化水方法。
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及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在一起,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生活中转入化学学科。本课题主要是从纯水与自然界的水在视觉上的差别引出沉淀、过滤、吸附等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水的认识。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中的学习重点。
学习分析
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所以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观看视频、实验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导学预习,课间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
活动准备
烧杯(3个)、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带铁圈);
明矾、收集的河水;
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引用唐代诗人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导出研究的对象——水,展示纯水和天然水,并分析纯水和天然水的不同。 |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天然水中有杂质——不溶性的和可溶性的。 | 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为后面水的净化埋下伏。 |
分组交流 | 巡堂并释疑 |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导学案中知识点。 | 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获取并深化本课题的知识。 |
新课讲授 | 提出问题:这是我们从天马河里收集到的河水,怎样对它进行净化呢?播放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 对自来水的净化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净水方法。 |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活常识。 |
引导学生归纳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2.吸附沉淀法。 | 讨论、归纳。 | 了解静置沉淀法和吸附沉淀法。并介绍活性炭的作用,结合生活。 | |
提问:如何除去水中沉淀。 | 根据导学案回答。 | 思考回答。
| |
引导学生归纳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过滤法。 | 从课本上了解过滤操作的步骤和要点,明确实验所使用的仪器。 |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活动探究 | 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分组实验。 | 通过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交流合作精神。 |
总结归纳 | 根据导学案中的注意问题进行分析。 | 根据实验操作解决相应的问题。 | 让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产生碰撞,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
发现问题 | 提问: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通过以上实验操作,指出哪些操作会引起不良后果。 | 使学生对过滤操作有深刻认识。 |
拓展延伸 | 提问:生活中可以代替以上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 | 结合生活,解决问题。 | 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实战课堂 | 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并邀请两位学生板书答案。 | 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 通过练习深化本课题所学的知识。 |
小结作业 |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 总结今天所学内容:1、净水方法;2、过滤操作。 | 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来水净化过程: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2、净化方法: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
二、探究实验
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教学反思
本课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最好在实验室开展。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空气教案,共5页。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原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原子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碳的单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碳的单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