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5.4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 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598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与探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金属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实验课到底要怎么上?需要教师的讲解吗?
3、我这个教学设计是放在第5章开始的时候使用的。
4、关于金属的硬度怎么教学?大多数纯金属的硬度都是较软的,合金可以增加硬度。但是我们实验中用到的基本都是较软的金属,我们总不能告诉学生金属都是较软的吧,这也和学生的原始认识不符,也和现实使用中的情况不符合。因为我们在现实中使用的大多是合金,都有一种基本意识:金属是硬的。
《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
二、实验用品
镁条、铁丝、锌片、铝片、铜片、稀盐酸、各6份。
铜片、黄铜片各6份。
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试管、砂纸、电池、小灯泡、导线、火柴。各6份。
三、实验过程与探究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用砂纸打磨镁条、铁丝、锌片、铝片、铜片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用打磨好的金属样品和导线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观察电珠是否发光,依此判断该金属是否导电。
(3)比较铜片和铝片的硬度;比较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锌片和黄铜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
提示:黄铜是由铜、锌形成的合金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探究金属和氧气的反应:用坩埚钳分别夹持一小段镁条、铁丝、锌片、铝片、铜片,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现象;(注意金属表面颜色变化,并思考该变化代表着什么?)
(2)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取5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段镁条、铁丝、锌片、铝片、铜片,并加入少量稀盐酸至金属样品完全浸没,观察现象。(注意反应的剧烈程度,并思考反应的剧烈程度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金属的性质
金属大多是银白色,铜是红色的。都具有金属光泽。
(1)颜色、光泽:
1、金属物理性质:
本实验体现金属物理性质中的共性
不同金属的硬度不一样,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大。
(4)硬度:
金属都能够导电。
(3)导电性:
常温下均为固体,汞除外。
(2)状态:
根据金属和稀盐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化学性质
(2)部分金属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1)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情况 下可以和氧气反应。
2、金属化学性质:
金属样品
外观(状态、颜色)
导电性
镁条
铁丝
锌片
铝片
铜片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铝片和铜片互刻
铜片和黄铜片互刻
锌片和黄铜片互刻
金属样品
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现象
在稀盐酸中的变化
镁条
铁丝
锌片
铝片
铜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看、聆听,设置问题,任务驱动,任务驱动1,任务驱动2,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分析,教学课时,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