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展开液化和汽化
课题 | 液化和汽化 | 课型:实验探究型 | 教师: | ||
| |||||
教
学
目
标 |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物理道理。 | ||||
重 点 难 点 | 教学的难点: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和液体沸腾时温度要继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教学的重点:蒸发的特点和蒸发吸热,知道液化现象和液化的方法,以及通过实验总结出沸腾的现象和沸腾的特点。 | ||||
教 学 任 务 分 析 | 1、学生起点能力: 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有物质存在三种状态的知识,知道物体升高温度要吸热,日常生活中见过一些汽化和液化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 在技能方面,已会初步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上节课后练习中初步接触过图像的绘制方法。 2、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关系:是一个上位、下位的关系;新学知识中的汽化和液化是并列的关系。 3、学习目标的类型与先决条件: 知识与技能目标中第1、 2、3条目标是陈述性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中的第2条是程序性目标。在掌握好陈述性目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理解和实现程序性目标。 4、课时安排:一课时 | ||||
学法指导 | 会用实验方法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 会用压缩体积和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 ||||
教学器材 | 塑料袋1个,热水,细绳,、锥形瓶、表面皿、冰块若干、乙醚、针筒、电脑课件、分组实验:试管,温度计、酒精灯、橡皮塞、铁架台、火柴各24组 |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电脑模拟 | ||||
过程设计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新
课
导
入 | 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夏天凉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想想做做:将一透明的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然后将其放入80℃的热水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会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些变化呢? 引入课题“二 汽化和液化” |
应尽量指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塑料袋的大小变化,以及袋的侧壁上有变化。
|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问题
| ||
过程设计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合
作
探
究
合
作
探
究
| 教师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指出汽化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蒸发,另一种是沸腾。 板书:液化、汽化的定义以及汽化两种方式。 二、观察蒸发现象,了解蒸发特点 活动1:找两位学生上讲台,在其手背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手背上酒精的变化,并交流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什么感觉? 活动2:把温度计放在投影仪下,在玻璃泡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两个“活动”的共同点是酒精都是由液态变气态,酒精的这种状态的变化,物理上称“蒸发”。 那么,温度计示数变化又说明什么? 结论:蒸发要从周围物体吸热。
生活中的蒸发,引导学生汇报生活中还有哪些蒸发现象,并引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如何减慢液体的蒸发。
提问:同学们在家烧过开水吗?见过水的沸腾吗?那么,水在沸腾时有何特征? 下面我们来探究以下水在沸腾的特点
三、探究沸腾的特点,区分与蒸发异同 提问:要探究水沸腾,你认为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教师帮助补充铁架台等器材。 提问:把水加热开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缩短水烧开的时间,有什么改进方法? 活动:分组探究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特征。 要求:1、按照教材图2-15安装实验器材,学生提醒学生加热过程中注意安全。 2、加热温水,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描述的点: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水加热发生现象的剧烈程度) |
交流自己的体验
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交流生活中有关蒸发现象的经验和体会
温度计 水 烧杯 酒精灯 火柴
用温水
注意观察现象 | 初步感知液化和汽化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交流能力
提高可视度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能力
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生活体验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关注,并思考其中蕴涵的物理问题
引导学生会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修正
确定观察的重点 |
过程设计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
合
作
探
究
| 1、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注意随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直至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
2、 注意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同时,根据探究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描绘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5、小组讨论交流,年、描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6、围绕图线进行小组讨论: (1)沸腾前,对水加热,水温度如何变化? (2)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度如何变化?发生的程度如何? (3)停止加热,水温度又如何变化?此时水能否沸腾? (4)水沸腾时从液态变成什么状态?是否要继续吸热? 小结并板书: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在标准气压下的沸点是100℃。 引导学生观察沸点表,并形成在标准气压下,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的认识。 液体沸腾时,从液态变成气态,并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知道人们利用水沸腾的产生的量的蒸汽制造蒸汽轮机。 7、思考并回答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要求简单描述,不要求全部答出,教师补充) | 分工合作,随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思考:水沸腾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围绕问题小组展开讨论
查阅沸点表,比较不同液体沸点
阅读相关材料
|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能够学会交流与评估探究过程
对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和汇报
形成基本的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STS意识 学会比较和区分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
教学过程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计意图 |
合
作
探
究
| 四、探究液化现象,了解液化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我们知道雨水来自江海湖泊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那么,气态的水是如何变成液态的水的呢? 2、探究活动:模拟雨的形成 如教材图2-19(a)示,将锥形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取一个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内放入适量的冰块。 看一看:瓶口的附近是否出现什么?蒸发皿的底部出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并思考:雨滴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3、液化的两种方法 (1)教师引导:与雨滴的形成一样,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看来,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提问:液体蒸发时会吸热,那么,气体液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 活动:如右图示,用电脑模拟加热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球形烧瓶内水沸腾时,水蒸气进入水槽中的试管,水槽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 得出结论是:液体液化时会放热。
(2)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发生液化,生活中还有其他方法吗? 活动:如教材图2-20所示:在投影仪下,用注射器吸少量的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用手握住针筒一会,再向外拉活塞,当看不见乙醚液体时,开始用力向里推活塞,注意观察针筒壁上出现什么? 实验说明要使气体液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事例? 小结并板书: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降低气体温度、压缩气体体积。 |
积极思考
结论: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物体时,会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雨滴的条件是水蒸气遇到低温物体。
出现液态的乙醚小液滴
压缩气体体积
煤气罐存储煤气、气体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 |
引起认知冲突与矛盾
模拟雨的形成,化抽象为形象实验
缩短授课时间, 提高实验可视度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
评价小结 |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学到了什么? 效果测试,反馈矫正,布置作业。 | 自主测试 | 反馈矫正 |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汽化和液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汽化和液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北师大版三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三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