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展开《第三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2)初步掌握用平均速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了解瞬时速度。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过程,培养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解题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养成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安排的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知道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相对应。对于瞬时速度,教科书通过事例介绍,只要求学生知道实际运动中的具体例子就可以了。
三、学情分析
本节安排在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之后,学生对于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已经较为清楚,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对平均速度的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标准》对平均速度的要求规定为“知道”层次,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四、教学思路
本节课通过比较百米赛跑运动员和游泳运动员的快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然后讨论建立对变速运动快慢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实例分析中,使学生会看列车时刻表,会利用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设计
一.速度概念的引入
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从这三个问题中分析出比较速度的
方法:用相同的时间,看运动的路程;运动相同的路程,看所用的时间.而比较不同的时间和路程的方法是用相同的时间衡量通过的路程.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校和学生可以提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比较速度的必要性,也可以直接由学生想象速度比较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说清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是速度的物理意义,结合小学的知识,得出速度的概念,可以由学生总结概念.
二.实验:速度的计算
学生在课前就应当准备玩具小车,进行课本上的实验,把实验中的数据添入表格中,就得到了计算速度的公式.
本内容的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可能设计成使小车通过1米的路程,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进而比较小车的速度的大小,教师应当予以鼓励.
三.速度的单位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应当提供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比较和认识不同物体的速度,适当选取科技新闻,使学生联系实际和科技的学习,也可以用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信息,建立自然界速度的物理图景和养成从信息中学习的习惯.
可以提供的资料有:步行的速度、游泳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汽车速度、列车速度、飞机速度、卫星速度、地球运动的速度等.
速度的单位可以用对比法学习,对比长度的单位换算和速度的单位换算,然后应当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进行换算.见副板书1.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观察出特点:单位进行等量代换、单位用字母表示.
四.平均速度
可以提供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而我们一般都是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做粗略研究用平均速度,例如列车从广州到北京的平均速度等.所以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平均速度的计算是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都是指平均速度(实际上指的是平均速率).
计算平均速度的例题,例题如副板书2
形成作题的规范步骤:已知列出已知条件,一般换算成求所需的单位,用字母表示;求列出所求的物理量;解的过程是公式、代入数值和单位、得结果;答结果的内容.
五.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瞬时速度的方向,即是这一时刻(或经过一位置时)物体运动的方向。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他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那么他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和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也相同。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详见板书和教材中
【课题】
速度单位的资料:
查找相关数据
【组织形式】
学生小组活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教案,共10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案背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沸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