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弹力和弹力测力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2.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其结构,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3.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非弹性形变。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和实验设计、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以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推导。 【教学准备】弹弓、钢尺、钢锯条、拉力器、弹簧、木板、钩码、铁架台、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弹性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太阳的东升西落、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这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离不开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出示玩具弓箭或弹弓)这是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要怎样做,弹弓才能将纸团弹得很远呢?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请同学们利用你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特性。 教师总结: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这些物体在发生形变的时候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二、新授课 问题: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通过观察,这些例子中物体的共同特性是什么?他们在产生弹力的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是不是所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呢?(不是) 教师引导: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物质表现的弹性并不一样呢?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变形后就不能恢复原状。玩泥巴时也是一样,撤去外力泥巴也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我们把橡皮泥和泥巴发生的这种形状变化叫做范性形变,将它与弹簧发生的形变加以区别。两种形变都会产生弹力。 板书: 总结:人们通过探究,发现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有关,尤其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它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那么,这里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一特性呢? 总结:为了测量力的大小,通常使用测力计对力进行测量。而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特性制作的。 1.力的单位:牛顿 为了衡量力的大小,我们先来引入力的单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由于其在经典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在国际单位制种,就将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教师展示钩码:老师这里有几个钩码,每个钩码可以提供0.5N的拉力。(让学生感受钩码重力的大小)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实验室我们最常用的测力计就是弹簧测力计,展示弹簧测力计,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测量力的大小吗?(让同学归纳:外力大,形变大,形变主要体现在长度上。) 问题:要使弹簧发生形变我们可以怎样做呢?要改变弹簧形变的大小,我们又要做什么呢?(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 实验装置图: 教师引导:在弹簧的挂钩上可以挂上钩码,每个钩码可以提供0.5N的拉力。随着钩码的增加,弹簧变长了,现在,我们就用以上装置来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 (1)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纸板上。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2)将0.5N的钩码挂在弹簧上,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并在纸板上作上记号。 (3)分别将1N、1.5N、2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4)在对应的位置上标出所用钩码的重量。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弹簧测力计。 实验表格 通过表格的数据分析,如果对于这根弹簧,伸长量为7cm时,拉力为多大?拉力为4N时,弹簧的伸长量为多少? 其他组的同学有不同的地方吗?将0.5N、1N、1.5N、2N的钩码挂在弹簧下端时,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可以更精确。 老师再在你们共同制作的测力计上加一个拉环,就变成了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 教师展示弹簧测力计: 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同学们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播放视频:物体的弹性——后面介绍弹簧测力计的部分 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拿弹簧秤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秤。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弹簧秤测量文具盒及课本的重力,然后归纳弹簧秤的使用规则。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弹性,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且还可以自己制造测力计,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力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读目标,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力,新知识预习,再教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