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使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例如利用步长估测一些距离。”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
刚开始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1节首先给出了几幅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感知进行比较,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在明确测量的必要性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来总结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本节的重点是要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次分组实验,一次是用刻度尺测长度,另一次是用停表测量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有效地突出了重点。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和例题分析实现难点突破。
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虚拟探究使用刻度尺和停表的方法,并分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和测量某个时间段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1.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当中,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天体,小到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运动,我们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对于运动的描述,我们至少必须至少掌握物体运动的距离和物体运动的时间,所以这节课我们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开始学习。
问题导入(播放视频图片)
师:用眼观察甲、乙、丙三幅图,在图甲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在图乙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在图丙中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回答:
(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
(2)用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外界干扰因素去掉然后再进行比较,看看有何发现?
推进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
提出问题 想一想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自学课本知道还有哪些新的单位?
讨论交流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
归纳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 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 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 km=1 000 m=103 m;1 dm=0.1 m=10-1 m;1 cm=0.01 m=10-2 m;1 mm=0.001 m=10-3 m;1 μm=0.000 001 m=10-6 m;1 nm=0.000 000 001 m=10-9 m
请完成以下单位之间的换算
4.8m = ______km 560cm = ____m780nm = ____m 5.72mm = ____ µm
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转换过程中强调如何书写格式才是规范和正确。
请给以下的数值填上合适的单位
1.姚明的身高是2.29_____
2.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_____
3.一根铅笔芯的直径大约是1.5 _____
4.一张桌子的高度大约是7.5___
解析:利用米、分米、厘米的粗略长度去填上合适的单位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活动一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活动二 多媒体展示并观察下图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单位是什么?
(2)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3)它的量程是多少?
(4)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在上图所示的刻度尺中,它的单位是厘米,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 cm,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8 cm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是0.1 cm即1mm。
教师强调: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多媒体展示并探讨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甲
乙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
丙 丁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69 mm是准确值,0.5 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 cm。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仿真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多样化随机变换刻度尺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包括终点在刻度线上和零刻度线被磨损的情况,让学生全面探究和学习不同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真正掌握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随机点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过程。
三、时间的测量
提出问题 你知道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总结:(1)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h=60 min 1 min=60 s 1 h=3 600 s
(2)计时工具 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活动一、
利用多媒体展示仿真机械停表
问:(1)认识停表:开始、暂停和复位键,认识外盘的单位、位量程和分度值,认识内盘的单位、位量程和分度值
(2)启动仿真机械停表,停止计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数和记录
活动二、多次启动和停止仿真机械停表,让学生对停表进行读数,搜查学生对停表读数的掌握情况。
活动三、介绍电子停表的使用和读数,让学生估测10秒钟的长度并用电子停表测量,让学生感知估测值和10秒钟之间的差距。
活动四、播放刘翔110米跨栏世界纪录视频,让学生注意看好起点和终点
活动五、让学生上台为刘翔记录时间,搜查学生真正使用电子停表的能力(每组三人,至少两组)
归纳总结电子停表和数字停表的使用方法
四、误差
提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教师讲解 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交流讨论 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来源:学.科.网Z.X.X.K]
归纳总结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五、课堂小结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六、课后探究
1、同学们互相交流,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如何更好的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和它的周长?
2、人体的很多部位都可以粗略的当做“尺”,如人体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根据这一常识和学过的知识,估测一下自己的身高。
3、在细线的一端挂一个小重物就做成了一个摆,要测出它来回摆动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测量更好?并探究摆动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
4、阅读课本资料和上网搜查,了解测量长度和时间工具及单位的发展历程
七、课后作业:(附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长度测量与单位,二、刻度尺的使用,三、错误与误差,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