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1 杠杆教案设计
展开《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运动和力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杠杆的知识,从而从平动深化为转动。既是力学知识的延续,又为简单机械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平衡等知识,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但对杠杆的识是粗浅的,并存在错误的前概念,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深入地认识杠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的定义,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定义,会画动力臂和阻力臂。通过实验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三类杠杆的特点,知道他们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活动了解影响杠杆的力的大小是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从而引出力臂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杠杆的观察和分析,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具象到抽象的物理模型建立过程,归纳总结出杠杆的定义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类杠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杠杆平衡的知识对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杠杆,与理论相联系,将杠杆平衡条件运用于生产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力臂的作图,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
五、教学材料:杆秤模型、弹簧测力计、杠杆、可弯折杠杆、铁架台、钩码、棉线、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童话故事《小兔子分萝卜》:两只小兔子将胡萝卜放到石头上沿接触点竖直切下去(如图1.1.1虚线),分成的两半质量是否相等,该方法是否公平?
【正课】
一、杠杆
1、定义
生活中的杠杆随处可见,比如撬棍、跷跷板、活塞式抽水机的把柄,工作时都是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教师引导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以上几种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棒。
2、力臂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忆杆秤使用方法进行学生自主活动。
活动一:如图1.1.2甲所示,杆秤水平位置静止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A。
活动二:如图1.1.2乙所示,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位置,杆秤水平位置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比较FA和FB的大小关系,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结论。
活动三:如图1.1.2丙所示,弹簧测力计位置不变,改变力的方向,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C,比较FA和FC的大小关系,得出力的大小与力的方向有关的结论。
教师引导得出力臂概念: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撬棍动力臂和阻力臂。由学生总结力臂画法。
3、杠杆五要素
由学生总结一点、两力、两力臂
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O 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
阻力臂:从支点O 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二、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有几种状态,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是平衡状态。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1.1.3)
学生根据学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相关数据。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次数 | 动力F1/N | 阻力F2/N | 动力臂l1/m | 阻力臂l2/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师展示实验某一小组数据,并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问题讨论:
讨论1: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讨论2:力臂是否始终沿杠杆?(图1.1.4)
讨论3:这种情景杠杆也平衡了,这种方法方法可取吗?(图1.1.5)
讨论4:杠杆平衡条件的变型。力之比与力臂之比成反比。教师引导: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该杠杆使用起来可以省力。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
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l1>l2,F1<F2
②特点:省力,费距离
③应用:羊角锤、起子、撬杠、核桃夹
2、费力杠杆:
①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l1<l2,F1>F2
②特点:费力但省距离
③应用:钓鱼竿、剪发剪、镊子、筷子
3、等臂杠杆:
①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l1=l2,F1=F2
② 特点: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③ 应用:托盘天平、跷跷板
【回归导入问题】
分萝卜不公平,G1l1=G2l2,l1 > l2 ,G1<G2,因此短而粗的一半质量大,细而长的一半质量小。所以小狐狸占光了,小兔子吃亏了,不公平。
【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上课收获:①认识杠杆 ②会作动力和阻力的力臂 ③知道杠杆五要素 ④通过探究知道了杠杆平衡条件 ⑤认识了生活中三种杠杆
【课堂练习】
共4道题
【课后作业】
课本80页第2、3、4题写到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 第1节 杠杆
一、杠杆 二、杠杆平衡条件
1、定义 1、实验探究
2、力臂 2、平衡条件
3、五要素 三、生活中的杠杆
附
《杠杆》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能确认杠杆五要素的位置
3、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4、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5、会区分三类杠杆
【温故知新】
1、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3、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
4、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
【学习新知】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活动
活动1:杆秤水平位置静止时,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A
活动2:向右移动弹簧测力计位置,杆秤水平位置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
结论: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活动3:弹簧测力计位置不变,改变力的方向,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C
结论: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
2、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的五要素(一点、两力、两力臂)
①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在杠杆的一侧挂上钩码作为阻力,通过在其他位置上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的办法使杠杆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次数 | 动力F1/N | 阻力F2/N | 动力臂l1/m | 阻力臂l2/m |
|
|
1 |
|
|
|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三、生活中的杠杆
1、省力杠杆:
①动力臂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
l1__l2,F1__F2
②特点:___________
③应用:____________
2、费力杠杆:
①动力臂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
l1__l2,F1__F2
②特点:____________
③应用:________________
3、等臂杠杆:
①动力臂____阻力臂,动力____阻力。
l1__l2,F1__F2
② 特点:________________
③ 应用: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初中苏科版1 杠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1 杠杆教学设计,共2页。
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1 杠杆教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1 杠杆教案,共8页。
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1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