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课一练
展开1、“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最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哪一现象( )
A.土地高度集中
B.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
C.农民依附于地主阶级
D.农民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2、“从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一句中了解的社会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
B.原始人类可以制造工具
C.原始农耕成为重要的社会活动
D.狩猎是重要的社会活动
3、文字的产生是进人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奴隶社会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
A.奴隶主权威大大超越了氏族长
B.奴隶创造的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
C.奴隶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D.奴隶社会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4、14世纪中期,在佛罗伦萨的城区和近郊,从事呢绒生产的手工工场约有200家,年产呢绒几万匹,为毛纺织工场主干活的工人总数达到3万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②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工人失去生产资料,依附于资本家
④工人出卖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来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5、奴隶占有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发展, 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B.奴隶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矛盾
D.奴隶社会文明与人类愚昧的矛盾
6、原始人在改进石器的不懈努力中,终于发现了一种即可锤炼锋刃,又能铸成不同形状的天然金属,用冷锻法打制成工具,在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条件下,金属工具的出现( )
A.使个体劳动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
B.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C .加剧了贫富分化,原始社会渐趋瓦解
D.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
7、在悠久的封建社会里,古代农民深受繁重陚税的剥削,有许多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他们这种痛苦生活。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
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氏族首领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劳动对象范围狭窄
A.①② B.①④C.③④D.②③
9、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止,我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的部分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④奴隶主不给奴隶任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0、文字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跃升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是人类社会从愚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自( )
A.原始社会晚期
B.奴隶社会
C.奴隶社会晚期
D.封建社会初期
11、2018年1月,欧洲中央银行宣布,自2018年3月起每月购买 600亿欧元的政府与私营部门债券,以应对区域内持续的通 缩压力,促进经济复苏。这是欧洲央行首次实施通过购买政 府债券释放流动性的量化宽松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 之后,美国、日本等国中央银行先后通过推行量化宽松政策 刺激经济增长,如今欧洲央行也加人这一“放水”行列,可见 全球经济危机破坏性之大、影响之深。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 原因是( )
A.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 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生产相对过剩
12、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失业贫困问题持续加剧3美国 人口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贫困率为12.3% .超过500万全年从事全职工作的美国人年收入 低于贫困线。在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出现这种“贫困问题”,从 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的基本矛盾,即(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 状态之间的矛盾
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 缩小之间的矛盾
13、情景Ⅰ “綿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情景Ⅱ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 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
——《资本论》第1卷
探究1: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结合情景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探究2:情景Ⅱ中“剧中人的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海织袜厂的工人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任务重时,必须劳动14小时甚至16小时,而工人每月拿到的工资只能买三十升糙米,其实,这三十升糙米的价钱,只要工人每天劳动2 小时就可以创造出来。
(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是什么?
(2)资本家是如何发财致富的?
(3)为什么说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具有隐蔽性?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阡陌,就是分布在宽广的地域内,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就是说富人占 有的田地很多很大,而穷人占有的田地很少,少到没有能 插下一根锥子的土地的程度,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B、 C、D三项都不是题干反映的最突出现象,因此排除。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产工具简陋。 根据材料“从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可以看出,反映的 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A、B、D三项均为正确的信息,与设问要求“错误的”不符合,排除;石斧、弓箭表明原始人 类可以制造工具,但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故C项信 息错误,符合題意要求。故选C。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奴隶主权威不一定比氏族长权成高,A项排除。 从材料信息“囚”“刑”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阶级压迫之残 酷,C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与材料无关。
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故①②符合题意。入选;在资本 主义社会,工人与资本家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③错误;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④错误。
5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 的主要矛盾,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奴隶社会存 在的矛盾,但不是主要矛盾,排除。
6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 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A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B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 加剧贫富分化.原始社会逐漸瓦解,C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 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农民为了生存. 不得不和地主租种土地。农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阶级. 将大部分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残酷剥 削,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诗句描写了农夫劳作之辛苦,说 明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而不是反映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剥削 与被剥削的关系;④中的诗句反映了悠闲的田园生活, 排除。
8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错误;在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 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 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②③符合题意;④ 属于生产力,不符合题意,排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 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 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 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答案选A。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从奴隶社会起.人类有了文字记栽的历史,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答案选C。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答 案选A。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探究1提示: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 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 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②在历史上,西方资产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条件形成,如“圈地运动”使农民 失去土地,成为雇佣工人。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决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侵略、征服、掠夺、 残杀和奴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 类编年史的”。
探究2提示:变化:从自由、平等到不自由、不平等(或资本 家和工人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
根本原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工人为了生活,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和榨的根源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2)资本家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3)表面上资本家给予了工人相应的待遇,是“公平的”,但实际上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是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是隐蔽的。
解析:第(1)问和第(2)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可依据教材直接答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家是靠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第(3)问需要条分缕析雇佣劳动价值背后的本质,从而论证出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是隐藏在生产过程中的,是隐蔽的。
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训练题,共9页。
人教统编版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随堂练习题,共6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