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 圆的认识 | 学时 | 1 | |||
教学目标 | 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圆,并能用圆的基本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猜想等数学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学生特征 | 学生在低年级直观地认识了圆,但还没有建立圆的概念,也没有掌握圆的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圆又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一节几何知识的起始课。 | |||||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 |||
6-5-1 | 掌握 | 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 ||||
6-5-2 | 理解 | 理解圆的特征,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 ||||
6-5-3 | 运用 | 会画圆,会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的意识。 | ||||
项 目 | 内 容 | 解 决 措 施 | ||||
教学重点 | 圆的基本特征和画圆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 通过画圆、折圆、对比观察、课件演示等操作活动,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 ||||
教学难点 | 理解圆的特征。 | 通过用圆的特征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 ||||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 作用 | 使用 方式 | 所 得 结 论 | 占用 时间 | 媒体 来源 |
6-5-1
|
掌握 |
幻灯片
|
1.生活中各种情况的圆。 2.圆与直线图形。 3.圆的画法。 4.圆的各部分名称。
|
BC E H J I |
E |
会发现身边的圆,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
16 |
自制 | |
6-5-2 |
理解 |
幻灯片 |
1.圆的特征。 2.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
A C E.J |
C G. |
深刻理解圆的特征,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
11 |
自制 | |
6-5-3 |
运用 |
幻灯片 |
1.判断。 2.计算。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圆的历史。
|
FH |
EG |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圆的历史。 |
16 |
自制 | |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 |||||||||
板
书
设
计 |
圆的认识
同一个圆内 大小 — 两脚的距离 — 半径
d=2r r=d÷2
位置 — 一只脚 — 圆心 直径 | ||||||||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结
构
的
设
计 | 教学模式: 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四、提出问题,总结提升。
|
形
成
性
练
习 | 知识点 编 号 | 学习 目标 |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
6-5-1 |
掌握 |
1.学生前后用圆规画两个圆并进行对比认识圆,用折圆的方法找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找圆的半径、直径,掌握基本概念。(课件12~13) | |
6-5-2 |
理解 |
学生在动手画圆、折圆,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和理解圆的特征,圆的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 |
6-5-3 |
运用 | 1.判断。2.计算。3.解决问题。(课件19~23) 会画圆,会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的意识。
| |
形 成 性 评 价 |
检测结果:在以上练习中,多数孩子可以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在互动交流中不断释放潜能,完善自我认识。 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认真思考、能够围绕数学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评价结果:本节课注重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等多种能力意识的培养,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的魅力。 | ||
教 学 反 思 | 课始,我以请学生看一些美丽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出课题。在整节课中,我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主线,以五个小问题为载体(即怎样用圆规画圆,如何找出圆心、半径、直径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如何不用圆规画圆,古人如何画圆的,什么是圆)组织教学,注重了“四基”的系统学习和积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特点: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课始,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圆形物体,课中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喷水器应安装在哪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2.以圆的要素和关系为抓手,以观察、动手操作为基础,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夯实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现意识。3.在圆的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4.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使数学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更加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老师把一个正方形纸通过反复的折、剪,逐渐剪成圆,学生更为惊叹。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当堂训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 圆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5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 圆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 圆1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