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643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643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34643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1.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甲烷 D.氮气2.俗称“干冰”的物质是A.二氧化锰 B.固体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A.制取CO2 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4.碳原子是神奇的,既可构成世界上最软的矿物质石墨,也能构成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金刚石。2017年合成出由碳原子构成的另外一种新物质T—碳。T—碳是一种蓬松的碳材料,内部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密度非常小(约为石墨的2/3,金刚石的1/2),具有很高的硬度。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碳内部的可利用空间为其作为储能材料提供可能B.相同体积的T-碳、石墨、金刚石,质量最轻的是石墨C.T—碳、石墨、金刚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碳D.T—碳、石墨、金刚石都属于碳单质5.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6.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关于身边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用作灭火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C.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D.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推进燃料7.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8.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D.碳单质不溶于水9.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10.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11.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其中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是A. B. C. D.12.区分一瓶空气和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行的方法是 ①闻气味②看颜色③分别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④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③④⑤ B.③④ C.①②③⑤ D.全部13.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和C60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C.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 D.活性炭包可放在冰箱中除异味14.取三套如图1所示的相同的装置、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靠。气密性良好的烧瓶内均充满CO2,三位同学同时分别用注射器向烧瓶中迅速注入等量的水、饱和石灰水和40%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再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所示气压变化如图2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2代表加入的是水B.AB段气压增大的原因之一是液体的添加使气体体积缩小C.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D.吸收CO2,用石灰水较合适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水通电分解,电极附近产生氢气和氧气B.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紫红色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D.镁带燃烧,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放热,冒白烟 二、填空题16.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________(填字母)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若要组装收集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c)→(d)→_____________ (填"a"或"b")(4)制取气体的过程包括:①选择制取装置;②验证所得气体;③明确反应原理,据此,同学们总结出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____(填“甲"、“乙”或“丙”。甲:①→②→③ 乙.②→①→③ 丙.③→①→②17.化学实验中,常常要涉及到仪器和装置的连接。(1)甲、乙、丙装置中都用到了导管、橡皮塞和______。(2)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应将甲中导管a端与丙中导管____端相连接(填字母,下同)。(3)如果实验室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空气应从导管的______端排出。丙装置正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是从导管______端进入,如果用丙装置干燥氧气,容器中的液体是___(填名称)。18.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图中a、b是两种起始反应物的分子模型,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两种物质的分子模型)(1)物质d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请从原料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9.请用给定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氮气 ②一氧化碳 ③硫酸 ④大理石 ⑤金刚石(1)重要的建筑材料是__;(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3)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4)具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是__;(5)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的是__. 三、实验题20.在化学学习中,我们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来认识物质性质与变化。(1)透过_____现象,我们感受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着;(2)根据如图实验,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_____;(3)通过对O2、CO2气体制取的研究,我们发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是有规律的。如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排水法收集,开始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______。(3)用混有少量硫酸铜的过氧化氢溶液也能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中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收集装置可选______,原因是______。(5)检验二氧化碳所用的试剂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计算题22.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23.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2.5克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1)碳酸钙中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2)生成CO2的质量_____。(3)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1.A2.B3.D4.B5.B6.D7.A8.A9.B10.C11.A12.B13.B14.B15.B16.(1)集气瓶(2)B(3) b(4)丙17.(1) 集气瓶 (2) e b d (3) 浓硫酸18.(1) 48:5 (2) 减缓温室效应(或缓解能源危机等)19. (1) ④ ⑤ (2) ① ② (3) ③20. (1) 墙内开花墙外香 (2)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1.(1)长颈漏斗(2) A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3) 催化作用(4) C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5) 澄清石灰水 22.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6g。23.(1)10:3:12(2)解:由图可知,碳酸钙质量为12.5g-2.5g=10g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答:生成CO2的质量4.4g。(3)答: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巩固讲义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 人教版化学 中考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提高练习,文件包含2023-2024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提高练习教师版docx、2023-2024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提高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巩固精品讲义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