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 (1)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 (1),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阅读资料】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碳酸变红色。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Ⅰ、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取一个二通管,在二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其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相连,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注人稀盐酸,写出稀盐酸与大理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观察到二通管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Ⅱ、探究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兴趣小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步骤①:针对提出的问题,小组同学利用图1中反应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步骤②:将二通管改成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收集时间和方法一一样长)。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锥形瓶瓶口,待木条熄灭(视二氧化碳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③: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利用压强传感器检测瓶内气压变化情况、二氧化碳纯度,结果如图2、下表所示:
(3)收集二氧化碳时,15s以后再收集的目的是______;根据数据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集满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5)结合图2、3分析,除了(3),(4)结论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
2.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2)用装置②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用装置⑥制取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产生的气体时,木条难以复燃,但将装置⑥与装置⑤连接后再检验,木条很易复燃,则导管口c应接导管口______
(4)若用装置④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
3.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猜 想】①气体中只有H2;②气体中只有CO;③气体中既有H2,又有CO.
【查阅资料】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色。
【实验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化学知识,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以上设计,请完成填空:
(1)若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石灰水________,则猜想①正确。
(2)若无水硫酸铜_______,石灰水_______,则猜想②正确。
(3)若无水硫酸铜________,石灰水_______,则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气体;②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
(4)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确认猜想③正确。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请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6)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是____________。
(7)该实验装置中,若将装置B、装置C对调,将(填“能” 或 “不能”)______。
4.如图所示是关于物质燃烧的探究实验:
(1)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A装置a试管中足量白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将a试管倒立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如B装置所示。则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
5.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如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I.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一小组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实验开始时他们通过分液漏斗将20mL稀盐酸快速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并关闭活塞,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数据如下表:
(1)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2)丙中量筒最好选___________(填“50”或“100”或“250”)mL。
(3)乙中如果不加植物油会使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分析,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___________mL。
(5)在图2中绘出0~6min内生成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________。
(6)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不断减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II.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小组用图3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实验如下:
步骤一:按图3连接好装置,向外拉动任一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步骤二:注射器a中吸入20mL澄清石灰水,注射器b中吸入20mL盐酸,再从中间瓶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瓶装满,最后塞上带压强传感器的橡胶塞;
步骤三:先后将两注射器中的试剂快速全部推入三颈烧瓶中,并保持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底部,振满三颈烧瓶,压强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1)步骤一中松开手后,若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分析图4可知,步骤三中先推的是注射器___________(填“a”或“b”),此时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步骤三中第二次推入试剂后三颈烧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此时三颈烧瓶中压强变化对应图4中的哪一段___________。
6.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工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0g该铁红样品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所用气体为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 CO↑+ 4 H2 O
(1)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 _______ (填字母编号)
a 浓硫酸 b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2)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
(3)为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 ________ 。
(4)写出D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 (只写一个)。
(5)若D中反应完全进行,且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
(6)本实验如果缺少装置C(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 (填“偏小”、“偏大”或者“不变”)。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验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指出仪器名称 a _____;b _____。
(4)发生装置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
(5)小康同学准备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她应该选择_____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但是该装置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原因是_____;若用 D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已经将集气瓶拿出水面后,接下来应先_____,再_____,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7)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它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_____。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下图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____(填“a”或“b”)。
8.回答问题:
(1)某同学甲设计如下图实验来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①加入二氧化锰后,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甲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锰能______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因此,甲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还需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乙同学在实验中要用到的称量仪器是______;
③丙同学对甲同学和乙同学的探究结论提出质疑,丙同学的质疑是______;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与交流,最终得出了结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假设猜想】: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小明猜想是氮气
【实验验证】
【实验结论】 从上述实验得出结论:______猜想不正确。
9.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研究。
(1)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取该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其中B装置中盛放的是NaOH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
③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
10.小刚同学欲用如下实验装置来探究气体的相关性质。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将装置A中的MnO2固体更换为CuO固体,也能观察到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速率加快,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CuO固体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催化剂。
(3)装置B中开始无明显实验现象,打开仪器a的活塞后,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刚欲用装置C收集一瓶A中产生的气体,应将装置C的______(填“b”或“c”)端与装置A相连。
11.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硫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 _____ (填“左”或“右”)管溶液呈红色。
(2)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是 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12.实验室制取气体,掌握的知识常包含以下三点。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试回答: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2)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___
②若用F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a,原因是:_______
13.如图三个实验均可验证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
【实验一】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证明化学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二】加入 X 可验证稀硫酸与NaOH 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 是______。
A.FeCl3 B. C.Na2CO3 D.
【实验三】用气压传感器测得曲线1 和2,要证明CO2 与NaOH 一定发生了反应,左瓶中应加入______;曲线 1 变化平缓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上述实验的设计思想是通过证明______,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14.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3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稀盐酸,4~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硫酸铜溶液。
(1)1、3孔穴中有气泡产生。孔穴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2)金属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孔穴是 _____ (填序号,下同)。
(3)比较Ni、Cu、Ag 3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孔穴有 _____ (写1组即可)。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 乙、丙三个组 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 A实验:引燃白磷待反应结束: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B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此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丙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C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你认为C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该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将该反应置于_____容器中进行。
方法
一
二
三
二氧化碳纯度/%
91.1
69.5
61.9
时间/min
1
2
3
4
5
6
量筒读数/mL
40
50
55
58
60
60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并通入澄清石灰水。
______
是氮气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_________
粉末为Cu
参考答案:
1.(1)
(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先变红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后变红色(合理即可)
(3)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合理即可) 甲
(4)不准确,当二氧化碳浓度在61.9%时,小木条也会熄灭
(5)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合理即可)
2. (1) ② 导气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 (2) b 吸水干燥 (3) 气体中混有较多水蒸气,氧气的浓度较低 有较大气泡从瓶口冒出
3.(1)不变浑浊
(2) 不变色 变浑浊
(3) 变蓝色 变浑浊
(4) 黑色的粉末变成红色 CO2+Ca(OH)2=CaCO3↓+H2O
(5)排尽空气,防止爆炸
(6)尾气没有处理
(7)不能
4. (1) a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2) (3) 试管内液面上升至试管的处
5. (1) 100 偏小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60 (2) 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 注射器活塞回到原位 (3) a 产生气泡 cd
6. (1) c、a 检验CO2是否被吸收完全 持续通入CO气体 (2) Fe2O3 + 3CO2Fe + 3CO2
FeO + COFe + CO2 (3) 76% 偏小
7.(1) 甲 长颈漏斗 水槽 检查气密性 A 试管内没有塞一小团棉花 防止泠凝水倒流入试管将试管炸裂 (2)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集满 把导管移出水面 停止加热 (3) 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a
8.(1) 加快 托盘天平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2)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大明
9. (1) 无明显现象 (2) 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3)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一氧化碳排放造成大气污染
10. (1) 分液漏斗 2H2O22H2O+O2↑ (2)不能 与氧气接触 b
11. (1) 左 硫酸钠 H2SO4 (2)
12.(1) FeS+H2SO4=FeSO4+H2S↑ B (2) 硫化氢(H2S)密度比空气大,在集气瓶下部聚集
13.(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A (2) 20mL水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与水反应的量小 (3) 反应物已转化为其他物质
14. (1) Fe + 2HCl =FeCl2 + H2↑ (2) 4、6 5、6或2、3、5
15.(1) 先变大后变小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逸出装置外导致天平不平衡 (3) 密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文件包含专题05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解析版docx、专题05实验探究题-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实验条件),共9页。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