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5区域发展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5区域发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浙江1月]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据此完成1~2题。
1.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2·福建宁德市高三三模]光伏扶贫是指农民利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自发自用,并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的精准扶贫方式。位于“电力天路”——川藏联网500千伏输变线沿线附近的四川甘孜乡城县正斗坝子(海拔4 000多米),却通过“集中开发、收益共享”的方式,异地建设光伏扶贫工程实现脱贫。据此完成3~5题。
3.正斗坝子光伏发电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流失率极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反应严重 B.食宿条件差
C.员工工资低 D.对外沟通不便
4.与藏北农村相比,正斗坝子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是( )
A.光照充足 B.地广人稀
C.输电便利 D.政策支持
5.正斗坝子光伏扶贫工程采用异地集中建设的主要原因有( )
①适应建设光伏发电场的地点较少 ②有利于降低建设、运营成本 ③贫困人口分散 ④可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高三二模]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规划建设了三条陆上和一条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分别为: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通道以及经马六甲海峡、南海的海运通道。四大通道都是油气兼备。据此完成6~8题。
6.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能源储量减少已近枯竭
B.进口能源的价格比国内要低
C.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剧增
D.国际市场的能源品质更优
7.我国保障能源进口安全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将进口煤炭改为进口石油
B.取消海运,扩大陆地管道运输
C.增加海上石油运输的护卫
D.实施能源进口区域、渠道多元化
8.为保障能源战略供给,我国应该( )
A.加大新能源开发,取代常规能源
B.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能源储备
C.完善高铁运输网,合理调配能源
D.加强能源保护,禁止国内能源开发
[2022·湖南百所学校大联考]滇中引水工程主要用于解决滇中地区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水源来自金沙江,全程以自流为主。该工程于2017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下表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据此完成9~10题。
9.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看,滇中地区面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小 ②蒸发旺盛 ③下渗较强 ④径流速度缓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 )
A.距水源地远近 B.局部地形地势
C.经济发展规模 D.人均消费水平
[2022·重庆质检]有学者将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26个城市,依据其空间位置,划分成沿海地区、沿江(长江或其支流)地区和内陆地区城市,并用“城市首位度”来分析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情况。城市首位度=区域内首位城市(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的人口数÷周边城市(人口规模第二大的城市)的人口数。下图为2001~2013年我国不同地区的平均城市首位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分别属于沿海地区、沿江地区、内陆地区的城市组合为( )
A.厦门、武汉、西安
B.海口、重庆、南京
C.杭州、沈阳、郑州
D.合肥、长沙、昆明
12.据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相较其他地区低
B.沿江地区首位城市吸引劳动力数量最多
C.沿江地区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较为均衡
D.内陆地区城市所在区域的发展差距扩大
13.为降低区域的城市首位度,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降低首位城市落户门槛
B.完善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C.大力发展首位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加强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二、综合题
14.[2022·福建福州一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治理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断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下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坡地改梯田必然会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造成部分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变化。在下图中绘出“坡改梯”后这部分水循环环节(用实线箭头表示水量增加,虚线箭头表示水量减少),并标注环节名称。
(2)分别说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专练65 区域发展(阶段练 专练56~专练64)
1.D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选D。
2.D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湖北省人均GDP、第三产业比重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好,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将GDP总量乘以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无法获知农业基础好与差,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3.A 由题中信息可知,当地海拔4 000多米,所以会产生高原反应,A正确;光伏发电安装工程建设中,对工人技术要求高,工资不低,工人不需长期驻守,食宿条件不差,故B、C错;对外沟通不会影响流失率,D错。综上所述,A项正确。
4.C 根据所学可知,四川甘孜地区与藏北地区同样拥有光照充足、地广人稀、政策支持等相同条件,故不具有发展优势,故A、B、D错误;由材料“川藏联网500千伏输变线沿线附近的四川甘孜乡城县正斗坝子”显示当地输电便利,所以C正确。
5.C 根据所学及题中信息可知,农民利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等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不存在适应建设光伏发电场的地点较少问题,故①错误;同时建设在当地居民点附近会减少输电设施建设成本,故②正确;受地形影响当地人口较分散,故③正确;光伏扶贫主要建设在有人口分布地区,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会考虑生态压力,故④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
6.C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国内能源供应紧张,致使我国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故C正确。国内能源储量还没有接近枯竭,故A错;进口能源运输成本高、价格高,故B错;进口不是因为能源品质的差异,故D错。故选C。
7.D 我国目前主要从西亚、北非、中亚、南美等多地进口石油,增加了进口区域,实施能源进口区域、渠道多元化,故D正确。我国主要进口石油不是煤炭,故A错。取消海运是不可能的,在进口渠道上大幅增加了陆路上的管道运输,降低了海上运输石油、天然气带来的风险,且增加海上石油运输的护卫,会大大增加成本,故B、C错。故选D。
8.B 为保障能源战略供给,我国应该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增加能源储备,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战略供给安全,故B正确。新能源不可能完全取代常规能源,故A错。高铁是客运,故C错。完全禁止也是不可能的,故D错。故选B。
9.C 本题考查水循环与区域缺水的关系。滇中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并不小,但季节分配不均,①错误;该地区纬度较低,蒸发较强,②正确;云南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损失较多,③正确;径流流速缓慢有利于蓄水,但云南地势落差较大,径流流速较快,④错误。故选C。
10.C 本题考查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引水量的影响因素。由表可知,昆明多年平均引水量最多,其他城市引水量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昆明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C正确。由图表信息可知,丽江距离水源地更近,但多年平均引水量最少,故距离水源地远近不是该估算的主要考虑因素,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城市多建在山间坝子区,各城市地形地势差异不大,故地形地势不是该估算的主要考虑因素,B错误。水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人均消费水平差异不会对其需求量造成较大差异,D错误。
11.A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厦门、武汉、西安分别属于沿海地区、沿江地区与内陆地区,A正确。南京属于沿江地区,B错误。沈阳不属于沿江地区(据材料沿江是指沿长江或其支流),C错误。合肥属于内陆地区,D错误。
12.D 本题考查图文分析能力。据材料可知,城市首位度=区域内首位城市(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的人口数÷周边城市(人口规模第二大的城市)的人口数。仅凭城市首位度无法衡量区域城镇化水平,且我国沿海城市城市镇水平较高,A错误。读图可知,三个地区中沿江地区城市首位度较高,说明该地区首位城市和周边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均衡,但不能据此得出城市吸引劳动力的数量,B、C错误。内陆地区的城市首位度呈增长趋势,即首位城市和周边城市人口数量的比值不断增加,说明区域发展差距扩大,D正确。
13.D 本题考查降低区域城市首位度的措施。降低首位城市落户门槛,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增强,会加大首位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差距,从而增大城市首位度,A错误。完善城市间交通路网,既可能促进周边城市发展,又可能加速人口流向首位城市,对城市首位度的影响不大,B错误。首位城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增强对周边城市劳动力的吸引,从而增大城市首位度,C错误。通过扶持周边城市的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可缩小其与首位城市人口规模的差距,有效促进区域城市均衡发展,降低区域城市首位度,D正确。
14.答案:(1)如下图。[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名称标注正确得分,对应实线(水量增加)箭头或虚线(水量减少)箭头方向标注正确得分。]
(2)前埂:保(挡)水、保(挡)土、保肥。后沟:蓄水(水少时)、排水(水多时)。梯壁植草:加固梯壁,使梯田不易崩塌。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坡地改梯田对局部地区水循环的影响。坡地改梯田后,地表坡度相对变小,地表径流速度减慢,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因此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流量变大,土壤水分条件变好。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读图可知,前埂相对较高,坡面向里侧倾斜,使坡面径流流向后沟,可以起到保(挡)水、保(挡)土、保肥的作用。在向内侧倾斜的梯面后侧修一个后沟,可以使梯面的水向内侧流到沟内,在降水少时可以蓄水,在降水多时又能起到排水的作用。在梯壁上植草起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加固梯壁,使梯田不易崩塌。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 640
5 927
4 666
3 729
人均GDP (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丽江
大理
楚雄
昆明
红河
玉溪
平均引水量(亿立方米)
0.22
3.42
3.75
16.7
4.92
5.03
占比(%)
0.65
10.04
11.02
49.06
14.45
14.7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5区域发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6区域与区域发展,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考地理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59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