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物理八年级上2.1声的产生练习题及解析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2.1声的产生练习题及解析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2.1声的产生练习题及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3.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好香的鸡呀!”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5.(2012•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7.(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8.(2011•南平)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9.(2011•葫芦岛)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10.(2010•湘西州)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11.(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12.(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14.(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5.(2010•安顺)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16.(2008•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18.图所示四幅图片中,能用来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是( )

    1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20.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_________ .

    2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 _________ 传到人的耳朵.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_________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会逐渐 _________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 .宇航员在太空中 _________ (“能”“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通过 _________ 进行交流.

    24.
    上表格是声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2条.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受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
    答: _________ (填序号).
    (2)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 _________ (填序号).

    2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_______.

    27.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小丽同学用如图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 ;如图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 _________ 中传播.
    (2)用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 _________ ,最终消失.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 _________ 传播.

    28.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会跳跃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起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 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l60 km~300 km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
    经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挑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比较复杂,这里的温度高,那里的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1)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范围,哪一个区域的温度最高?
    (2)《枫桥夜泊》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唐诗,如图所示,试用上文中提到的知识说明,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

    2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根据表格中的规律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_________ m/s.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根据表格中你的发现,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_________ .

    30.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_________ m/s.

    2.1声的产生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2.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3.阿凡提遇见巴依老爷在吃鸡,说到:“好香的鸡呀!”巴依老爷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要付钱给我!”阿凡提拿出钱袋摇了摇说:“钱币的响声是钱的一部分,你听到了我就付过钱了!”关于这段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5.(2012•聊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7.(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

    8.(2011•南平)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9.(2011•葫芦岛)以下事例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10.(2010•湘西州)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

    11.(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12.(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3.(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14.(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5.(2010•安顺)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16.(2008•荆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中,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18.图所示四幅图片中,能用来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是( )

    19.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20.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及描述中能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的是(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21.有四个实验现象: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A、C、D .

    2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振动 产生的,并通过 空气 传到人的耳朵.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月球上方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

    2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减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会逐渐 增大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宇航员在太空中 不能 (“能”“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通过 电磁波 进行交流.

    24.
    上表格是声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s﹣1),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2条.
    (1)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2) 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受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
    答: ② (填序号).
    (2)以上什么现象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答: ②③ (填序号).

    2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_______.

    27.为了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小丽同学用如图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图乙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在 空气 中传播.
    (2)用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 变小 ,最终消失.这种现象表明声音不能在 真空 传播.

    28.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会跳跃的声音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起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 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l60 km~300 km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
    经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挑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比较复杂,这里的温度高,那里的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1)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范围,哪一个区域的温度最高?
    (2)《枫桥夜泊》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唐诗,如图所示,试用上文中提到的知识说明,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

    2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根据表格中的规律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339 m/s.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根据表格中你的发现,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

    30.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340 m/s.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A.
    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C.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A.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A.
    B.
    C.
    D.

    A.
    B.
    C.
    D.

    A.
    吹着的哨子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关闭的收音机
    D.
    敲击的水瓶琴

    A.
    B.
    C.
    D.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考点:
    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转换法。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解答:
    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
    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当把悬挂的乒乓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乒乓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乒乓球的振动.
    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D.
    点评:
    此题就是用转换法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初中物理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应当掌握.

    A.
    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
    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
    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
    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考点:
    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产生。803917
    分析:
    了解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知识;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
    解答:
    解:A、通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可以研究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故A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
    B、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实验可以研究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故B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
    C、通过第一次和第三次实验的可以研究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故C选项是该实验所研究的.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本题并未涉及,故D选项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
    故选D.
    点评:
    蝙蝠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用来对障碍物进行定位.如果不能接收,则无法进行定位,学生要掌握声音知识,包括超声、次声、音调等内容.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

    A.
    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
    能闻到鸡的香味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

    C.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D.
    能听到钱币的响声只与钱币的振动有关
    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
    解:A、B、能闻到鸡的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D、听到钱币的响声说明钱币在振动,钱币的响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热学、声学一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A.
    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
    解: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基础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咅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声音是由于物质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进行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故C错误;
    D、人的音调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

    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
    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此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解答:
    解:A、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合题意.
    B、鼓乐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不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符合题意.
    C、鼓乐声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不合题意.
    D、人耳具有双耳效应,剧场的混响时间不同,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双耳效应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解答:
    解: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关键是搞清楚在发声时,是哪个物体在振动是一道基础题.

    A.
    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
    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考点:
    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803917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转换法来研究物理现象.
    解答:
    解: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A.
    声波可以清洗钟表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C.
    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

    D.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A、声波可以清洗钟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不合题意.
    B、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不合题意.
    C、将正在发声的交叉接触平静水面,在水面上激起水波,说明了音叉在振动.符合题意.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次,从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铁中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中传来.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产生、传播、速度和声音能传播能量,要注意区分.

    A.
    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
    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
    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
    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飞行物一般都是由翅膀振动发声的进行分析.
    解答:
    解: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蚊子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因此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转换法。
    分析:
    将纸盒上的小纸片的跳动与音乐即声音联系起来,即可得到实验的目的.
    解答:
    解:A、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此可知A正确.
    B、要研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实验中应体现人耳与声源之间介质的有无及种类,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B错误.
    C、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应重在体现物体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C错误.
    D、要研究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实验中要出现这两种声音,然后加以比较,而此现象中只是观察的现象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将纸片跳动与听到声音这两个实验现象联系是确定实验探究目的关键.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803917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
    解: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法正确;
    B、物体在振动时能够发出声音,然后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耳朵里,这样我们就才能够听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不同,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
    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
    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
    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A.
    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
    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
    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信息给予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
    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而仍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但是光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需要,随着空气的减少,电铃的振动会看不清楚.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A.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
    声音传播是能量传播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转换法。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即表明当音叉发声时物体在振动.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分析:
    此题涉及了声音的传播、产生等内容.
    解答:
    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介质不同,速度不同.故A错误.
    B、人的声音是靠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我们就不会听到声音.如:宇航员在真空中交流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一定产生声音.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分析:
    声音的产生原因是振动,所以能够体现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
    解:A、真空铃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是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故A不符题意;
    B、空气柱体积越小,振动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这是探究吸管的音调和长度关系的实验,故B不符题意;
    C、通过观察水花四溅可知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符合题意;
    D、固体能传声而且传声效果好,故D不符题意.
    故选C.
    点评: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振动,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题利用小球被弹开放大了物体的振动.
    (4)骨传导是声音能通过头骨和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解答:
    解:A、将闹钟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抽出气体,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符合题意.
    B、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不合题意.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小球会多次被弹开发.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不合题意.
    D、用牙齿咬住音叉来感知声音.探究骨传导.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与声音有关的几个实验,内容涉及真空不能传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骨传导.要注意分析.

    A.
    吹着的哨子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
    关闭的收音机
    D.
    敲击的水瓶琴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的产生条件是振动.
    解答:
    解:A、吹响的哨子,空气柱在振动,产生声音.
    B、真空罩里响铃的闹钟在振动,尽管听不见,但声音已经产生了.
    C、收音机可以产生声音,但关闭了,所以不振动了.
    D、敲击水瓶,瓶子在振动,产生声音
    故选C.
    点评:
    (1)振动是产生声音的条件,判断是否产生声音就要看物体是否在振动;
    (2)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是两件事,不要误以为听不到声音就是没有产生声音;
    (3)能产生声音的物体,如果没有振动,那么也不产生声音.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A、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B、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形成回声.不合题意.
    C、手表发出的声音能通过枕头传播.符合题意.
    D、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要记住.
    考点:
    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和物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
    C、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说明钟发出声音时,钟在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
    D、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故答案为:A、C、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吹笛子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一样,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故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
    故答案为:(1)振动、空气;(2)大于;(3)月球上方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速度等有关知识,要注意区分.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
    解:
    ①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可见,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②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声音无法传播,所以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电磁波进行交流,因为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介质;不能;电磁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电磁波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803917
    专题:
    归纳法。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分析表中的不同介质、或不同的温度,观察它们的声速有何规律即可.
    解答:
    答:通过表格可知,①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②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点评:
    此类表格分析题目,要结合表中数据具体分析,寻找暗含的规律.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解答:
    解:(1)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将手机放在有空气的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既看到信号灯闪烁,又听到铃声;
    (2)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不断抽出里面的空气,传播声音的介质越来越少,所以铃声越来越小,当玻璃瓶内的空气全部抽完,即为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听不到铃声;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能看到信号灯闪烁.
    (3)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播,所以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故答案为:(1)②;(2)②③.
    点评:
    牢牢的掌握住电磁波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803917
    专题:
    实验题;简答题。
    分析:
    (1)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并且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2)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解答:
    解:(1)声音可以通过“土电话”的琴弦传播,也就是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声音通过细铜丝传播时比通过尼龙绳传播时声音大,也就是说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3)当用手捏住琴弦时,它就不能振动了,所以就不能发声了;
    故答案为:①固体可以传播声音;②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③琴弦振动停止,声音不能被继续传播.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具体应用,属于基础知识,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实验探究题。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解答:
    解:(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2)由题意可知,不断地抽出罩内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进一步推理,没有气体时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
    (2)变小;真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属于探究性的题目.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803917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找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即: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挑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然后再根据声音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距爆炸地点70 km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说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低;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却什么也听不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半径l60 km~300 km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说明该区域内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
    解答:
    答:(1)半径70 km~160 k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最高.
    (2)秋天的夜晚枫桥江畔的空气比较潮湿,高空中的气温较高,靠近江畔的低空温度较低,所以寒山寺的钟声从温度较低空气传向枫桥江畔.
    点评: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细心阅读,找到声音传播与空气温度的关系(即: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挑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803917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1)分析表格数据,找出声音的速度随温度变化规律.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从表格的数据可知:温度越低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慢;据此来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当空气温度每升高10℃,声音的速度升高6m/s,因此当空气温度每升高5℃,声音的速度升高3m/s.现在空气的温度为10℃,声音的速度为336m/s.所以当空气的温度为15℃,声音的速度变为339m/s.
    (2)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而且温度越低时,声音传播的越慢;
    故答案为:(1)339;(2)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点评: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给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影响声速的因素有两个: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声速。803917
    专题: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分析:
    (1)采用描点法把给出的数据在图象上描出来,再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画出的图象,找出和温度为15℃所对应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即可.
    解答:
    解:(1)采用描点法画出的图象如下:
    (2)根据画出的图象,在温度轴上找出15℃所在的位置,从此点向上画一条纵线,和所画图象相交的点所对应的速度值即为15℃时声速,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的声速约为340m/s.
    故答案为:340.
    点评:
    此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给出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初中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汽化和液化课后测评,共17页。

    2021学年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有这样一则笑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