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鲁教五四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整套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优质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教学设计】 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 课前准备导学案;谷歌地球软件;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培养皿、粉笔末、针管、装有泥沙和水的矿泉水瓶;2、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山东省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么?与谁有关?(黄河)那么今天让我们一道走进黄河,从一起来探寻黄河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认真思考,带有极大的好奇心进入“黄河”的学习,想一探究竟。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极大的性质进行学习黄河的基本概况 提出问题:根据长江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了解一条河流的基本概况从哪些方面着手?(及时做出积极的评价)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研读相关地图,自主完成表格,然后组内交流,填写一份。 学生积极回忆相关知识,并回答; 学生认真研读相关地图,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 先认识黄河的概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下面的水文等学习埋笔铺垫;培养学生选图、读图的能力,并且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黄河的源头 提出问题:同学们,黄河干流像汉字?加深印象描出黄河的干流图? 提出问题:其实关于黄河的源头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卡日曲等也是黄河的源头,那这些科学界的争论有必要么?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科学精神呢? 学生描画黄河干流图; 学生思考,回答 加深学生对黄河干流的印象,构建学生的“心理地图” 实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渗透严谨的学习态度。过渡:让我们带着这种严谨的、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继续我们的黄河之旅。上游河源段 从源头出发到龙羊峡,这段被称为上游河源段,两岸多湖泊、沼泽,水质清且浅,水量比较稳定且产量大。(展示谷歌地球中上游河源段游览视频,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再讲解此河段水文特征) 学生观察上游河源段的水文特征,同老师一起总结; 学生对黄河上游河源段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上游峡谷段 走出龙羊峡到青铜峡河段,黄河弯弯曲曲,共穿过20多大峡谷,我们称之为上游峡谷段。 提出问题: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这一画面是否似曾相识?(边播放谷歌地球软件中的高山峡谷视频)能否借鉴长江上游的开发经验来谈谈黄河此河段的开发方向?请同学们读图,分析评价该河段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的条件? 出示黄河干流水电站分布图(实际验证) 总结:因此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不到一千千米的河段遍布着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刘家峡、盐锅峡、大峡等大大小小的水电站,实现了黄河的梯级开发。使黄河这条160万岁高龄的河流又重新迸发出新的活力。 学生思考,回忆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答案的组织;加之地形剖面图的展示,大部分学生推断出该河段的开发方向——水力发电,但有些同学思维比较缜密,提出质疑,水能资源丰富还有水量大这条件,黄河能否满足这一要求?再一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长江的学习,主要是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设置的问题环环紧扣,搭建“阶梯”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解答。在环节的设计上,先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象推断,然后用已学知识进行理论推断,接着进行实际验证,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感恩,进行感恩的德育教育。土地荒漠化 提出问题:在上游峡谷段,黄河流域呈现什么颜色?(谷歌地球放大,近距离观察)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怎么办? 学生根据图像,能判定出这片流域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根据以往所学相关知识思考,总结答案。 教师还是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流程为:现象—原因—对策,培养学生地理思考力,及树立人地协调观。过渡:走出青铜峡,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自治区。 “塞上江南” 提出问题:他们是何种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条件下发展什么农业生产部门?但发现有两抹绿色,请在在相应地图中找到他们的名称并标注。(播放谷歌地球中宁夏平原游览视频) 提出问题:该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总结:很好,真善于利用身边的已有条件。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利用黄河进行灌溉了。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引水灌溉工程,使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呈现出别样的景观,被称之为“塞上江南”。 提出问题:当然黄河断流原因很多,但从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发展农业而言,为了下游的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两大平原区域内的人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回答和标注两大平原名称。 学生认真观察,观察过程中相信有些同学一定非常惊讶; 对于引黄灌溉学生一般都能想到,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思维比较缜密,会联想到中东河流,可能会提出不同河段水资源不能协调利用问题,比如会不会引发黄河下游断流? 学生翻阅相关资料,结合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进行判定是否会出现断流及如何解决。 这一环节,除了学生利用已有地理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过渡:跨过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走出河口,来到黄河中游地区。“泥沙之最”“洪涝之灾” (带领学生通过谷歌地球沿河口而下实际游览,观察黄河水) 提出问题:发现黄河水的颜色有何变化?走进著名旅游地的壶口瀑布看看(播放壶口瀑布近景图)。为何这种颜色?读黄河干流沿途泥沙变化图,根据不同水文段含沙量的变化,读图疑图,自主思考,提出值得思考和分析价值的问题。 (这个任务有难度,及时作出激励性的评价) 过渡:能否自问自答,小组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实验模拟讲解: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老师做了一些准备,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准备的培养皿,针管模拟一下水土流失的过程。 提出问题:那实际的黄土高原也出现这种现象么?(谷歌地球黄土高原视频游览) 总结:黄土高原每年大约有几亿吨的泥沙流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提出问题:中游大量泥沙被黄河水携带到下游,为何泥沙含量却减少?(谷歌地球上看下游地形,提示学生)泥沙在下游发生了什么? 实验要求:拿起你手中的矿泉水瓶,里面装有泥沙,进行剧烈晃动,然后停止,观察。 提出问题:读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么?泥沙不断的淤积,会发生什么?黄河下游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两者相结合,夏季会出现什么问题? 实际验证:播放黄河下游历史上洪灾泛滥视频。 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黄河下游泛滥成灾的问题? 学生观察黄河水的变化,由表面现象探寻深层原因,进而选择合适的地图进行分析质疑,提出两个问题:1、 黄河为何流经黄土高原后,含沙量猛增? 2、 由陕县到黄河入海口的含沙量为何减少? 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实验过程:将针管中水模拟成降水,朝向粉笔末模拟的黄土高原进行注射,学生观察粉笔末堆成的黄土高原出现什么现象?被冲刷的粉笔末去哪了? 学生观看,并实际验证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验,然后观察瓶内现象。并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根据问题设置的情景,进行大胆设想、模拟,加之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 学生观看视频,验证与自己理论推断是否吻合。 通过小组讨论,有了长江水患灾害治理的知识和水土流失成因的探究,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想法应该很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还是基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地理的角度探寻深层原因,在探寻原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资料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将抽象的水土流失,用身边的一些简单材料进行实验模拟,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基于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由理论推断到实际验证,不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增强学习的期待感和喜悦感。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的危害性,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灾害问题的情感。 黄河三角洲 而泥沙最终在入海口堆积形成新的平原(谷歌地球展示黄河三角洲平原的变化) 总结:虽然黄土高原中游水土流失,使得泥沙进入黄河,成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但这些泥沙在黄河入海口每时每刻发生海陆变迁,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大;虽然黄河下游近百年来的洪涝灾害带来了民不聊生,但却塑造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同学们,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上课开始的问题答案就此解开了,是因为这里一直发生着海陆变迁。 在结尾处自然而然的得出导入中问题的答案,做到水到渠成,首尾呼应。最后教师的总结作为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培养理性的认知。总结 课讲到这里,那本节课黄河之旅很快就告一段落了。而我们本节课主线是探究人类与河流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己梳理本节课所学,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在黄河干流图上进行知识梳理,并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有利于学生对于整堂课的一个掌握,再次强调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巩固练习 布置学生在学案上完成相应习题; 完成作业 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探究 布置作业:1、为何每年初春总在宁夏河段、山东河段听到炮声轰隆? 2、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根据学习黄河的一般思路,课下调查我们烟台的母亲河——夹河的源流概况、开发利用状况、各河段的问题、分析原因和相应的治理保护措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作业第一个作业知识性作业,根据这节课学习,学会从表面现象切入,有地理的角度解释深层次原因。第二个作业为探究实践作业。检验学生是否学会探究一条河流与人类关系的方法和思路,按照课标的活动建议,进行实地考察,既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也拓展了我们乡土地理内容,增加学生对我们烟台母亲河的了解和爱护。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识黄河,赞美黄河,医治黄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获奖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