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雨中交响》|苏少版 教案 4 次下载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飞翔的翅膀》|苏少版 教案 4 次下载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苏少版 教案 4 次下载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苏少版 教案 5 次下载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八单元《铃儿响叮当》|苏少版 教案 5 次下载
小学音乐苏少版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第七单元 难忘的歌
【教学内容】
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红星歌》 《送别》
动 竖笛练习(七)
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热爱国歌,喜欢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了解《国歌》创作与选定的背景以及作曲家聂耳的重要地位。
3、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主要贡献。
4、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5、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地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教学重难点】
1、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
2、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3、认识并唱准旋律中的三连音节奏及附点节奏,体会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认:三连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坚定有力的唱好国歌,感受国歌的气势磅礴,催人奋进。让学
生分析、对比的方式认知歌曲旋律中的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2、了解国歌的诞生过程,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并能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有表情的唱好《国歌》。
2、难点:认知三连音,了解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按要求听录音走进音乐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入
1、放《国歌》录音(创设情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师)你吸过这首歌吗?是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和播放这首歌的?
(生):我们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演奏《国歌》。每晚7:00电视机里播放《国歌》。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拿到金牌时演奏《国歌》。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独立主权和尊严的象征,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热爱国歌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所以我们同学要认真的唱这首歌。
2、播放《国歌》创作背景时画面,并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新课教学
1、读谱知识“三连音”
(1)学生视唱找出新的知识点“三连音”。
(2)出示投景,讲解三连音,并感受作用和特点。
一拍里包含三个等长时值的音,在进行曲速度中显得矫健,雄壮,仿佛进行的号角,铿锵的军鼓声。
(3)练习“三连音”节奏和唱法。
2、教唱歌曲[来源:ZXXK]
学生对于《国歌》比较熟悉,因此重点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纠正。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弹琴,学生齐唱。
(3)教师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
注意附点音符和弱起小节,0处用“嗯”在心里轻唱。
歌曲中连续出现了
这三个“起来”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并用手势表示三个起来旋律。
(4)整体演唱歌曲《国歌》,注意唱出雄壮有力的气氛。
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改变歌曲的节拍(二四变三四)与节奏(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的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和风格会有什么变化。
5、反馈和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把《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的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五、小结
播放《国歌》的录像,听音乐走出音乐教室。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红星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红星歌》。
2、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教学重难点】
1、二部合唱声音和谐。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目的: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验军人的豪情与英姿飒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是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歌曲的题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你们喜欢解放军叔叔吗?
出示课件:天安门升旗仪式。思考:他们为什么要向着无星红旗敬礼呢?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象征,为了它,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为了它,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
[目的:由音乐过渡到升旗仪式,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与教学内容紧紧相连的情境,在培养学生听觉、视觉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与肃敬之情。][来源:ZXXK]
三、走进小英雄
在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上,还出现了一批小英雄,他们和父辈们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战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英雄人物。
一组图片:(1)《闪闪的红星》剧照
(2)《闪闪的红星》主人公——潘冬子
(3)冬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照片
(4)冬子和伙伴在一起的照片
边看图片边语言讲解:年仅十岁的冬子一心想参加革命,这不仅仅是因为冬子的爸爸是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更因为冬子亲眼看到妈妈为了掩护撤离的乡亲而英勇牺牲就义的情景。他发誓一定要为妈妈报仇!
[目的:观看图片的过程就是升华对小英雄崇敬之情的过程,同时这个环节的学习为学唱歌曲作好了一定的情感铺垫。]
四、欣赏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
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电影片段,思考:(1)这是什么电影?(2)主人公是谁?
(3)说说你的观后感?
[目的:电影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观看典型片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闪闪红星的热爱。]
五、学习歌曲
1、师:同学们,刚才的影片中也有一首非常好听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学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红星歌》,先听一遍。
2、请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带着问题再听歌曲:歌曲哪两句歌词相同而旋律不同?
分别是第一段的: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第二段的: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照万代。
师范唱这两句并配以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生跟唱。
4、轻轻地跟琴哼唱歌曲,要求能清晰地听见琴声。
(1)每句的开始都是以附点节奏开始的,让学生对比,有附点与没附点在演唱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有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表现了潘冬子及和他一样的小红军战士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没有附点则显得很平淡,力度不够。
(2)在第二段的“闪闪的”这个地方注意提醒学生要唱准确与清晰。
跟伴奏演唱歌曲。
5、师:我们知道这首歌要唱的坚定有力,但是只用附点节奏来表现是不够的。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一个能表现这样情绪的记号——重音记号!
(1)当我们看到重音记号,就拍手,歌曲就要唱的更加坚定有力。
(2)我们加上重音记号演唱一下,看看是不是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呢?
6、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要求: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旨在强调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7、下面我们听听合唱团小朋友的演唱,比比谁唱的好?
8、让学生边走步边演唱歌曲(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六、总结
师: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如今,这闪闪的红星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让我们传承革命的星火,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少先队员!
最后,让我们在《红星歌》的音乐声中说再见!
[目的:让《红星歌》的旋律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小英雄的形象铭刻于学生的心田,并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完整和爱国情感的丰富。]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来源:Z_xx_k.Com]
1、唱歌:《红星歌》二声部
2、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坚定有力、感情饱满的声音演唱《红星歌》。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2、配合打击乐器及拟声活动,进一步体会速度、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段落和情绪的关系,并能用合适的词语表达。
【教学重难点】
1、二部合唱声音和谐。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红星歌》教学
一、复习歌曲
1、聆听歌曲《红星歌》,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验军人的豪情与英姿飒爽。
2、轻轻地跟琴哼唱歌曲,要求能清晰地听见琴声。
3、唱好附点节奏和重音记号:
(1)附点会使歌曲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朝气,同时增加了音乐的跳动感。
(2)重音记号使歌曲唱得更加坚定有力。
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要求:不同的手势表示不同旋律的走向,旨在强调这两个乐句的演唱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为准确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二、学习二声部
1、聆听教师和歌曲范唱合作演唱,教师唱二声部。
问:老师唱的和你们唱的有什么不同?效果怎么样?(更加饱含热情,富有弹性和朝气。)
2、学习二声部旋律。
3、配上歌词填唱,注意音准,节奏。
4、进行二声部的练习演唱。
要求:教学中利用小红星作道具,出示一些图谱,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旋律高低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气息。
5、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音调明朗雄壮、富有朝气。
(1)演唱时应饱含热情,唱得富有弹性的节奏感。
(2)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把歌曲内含的力度和动力感充分表现出来。
6、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进行合唱。
7、我们已经把《红星歌》会唱了,能不能配上简单而漂亮的动作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舞蹈,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群小演员,他们会教大家的,一起来看看。)
欣赏舞蹈:《我是一个兵》;师生律动。
(二)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部精彩的影片片段,想看吗?我们一同来欣赏。(播放课件——影片片段)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部影片吗?[来源:ZXXK]
生:《铁道游击队》
2、 师:《铁道游击队》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铁道游击队,他们活跃在铁道线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斗争,致使敌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败。
3、师:影片中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我们父辈,祖辈都在传唱的一首经典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
4、结合节奏和速度的变化,听出歌曲的段落,同样用合适的语言表述歌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A段:美好、憧憬、胜利地
B段:自豪、坚定、勇敢地[来源:学。科。网]
C段:A段的再现乐段,更加美好、希望地
5、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感受画面与音乐在情绪表达手法上的相通之处。
6、为歌曲加上打击乐器或拟声伴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7、总结:战争是残酷的,战士们的精神却是可敬的。他们机智、勇敢、顽强拼搏,他们坚定自若,高度乐观的爱国主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
1、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了解李叔同的主要贡献。
2、热爱国歌,喜欢经典音乐作品的演唱与欣赏,了解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强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视频欣赏,教师提问:这段视频描述了怎样的场景?(离别送行)
2、下面再和大家分享一首表现依依惜别之情的诗词《送别》
3、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李叔同根据美国音乐家J.P.奥特威的一首歌曲旋律填词的作品,我们把它称为——学堂乐歌。一个世纪过去了,多少当年红极一时的歌曲早已被人遗忘,然而李叔同改填的这首《送别》,却一直为人们所传唱,依然保持着新鲜的艺术生命力。同时,也是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4、简单介绍电影《城南旧事》:
影片《城南旧事》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它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纪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英子天真纯朴,世界对于她来说本应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单纯,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惨烈的现实,但这些并不妨碍她结识许多朋友。只是,与他们相交相识成为朋友后,又因种种外在原因,避免不了一个个的离别、分手。
歌曲《送别》就是在这样一幕幕的场景中响起。
5、李叔同介绍:
李叔同,字息霜,生于天津。他艺术造诣深厚,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从引进外来曲调,填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开始,探索现代新音乐的发展道路。《送别》就是其中优秀之作。
8、欣赏FLASH《送别》
二、新课教学
1、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
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歌曲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生答:4/4拍 结构特点:A+B+A
2、视唱练习:
将《送别》旋律作为视唱练习,注意节奏、音准。(钢琴带唱;律动视唱)
3、用U模唱,要求气息连贯流畅、轻声、高位置。
4、将《送别》诗填入这段旋律。
① 学生按节奏朗读。
②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依依惜别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
5、完整欣赏。把握歌曲基调,边听边思考问题:
① 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
② 歌曲的速度?
6、演唱歌曲:
① 填词演唱,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上的难点。(适时提示学生正确的歌唱状态与方法)
② 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的变化,表情记号的处理,以情带声。
感情处理:A忧伤+B激动+A失落
表情记号: (mp) (f) (p)
结束句的意境延伸:渐慢、渐弱,表达真实离别之情。
③ 教师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四、教师总结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送别》二声部
2、竖笛:《鳟鱼》
3、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能看着老师的指挥,随旋律的起伏,用合适的力度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
2、学习用竖笛演奏《鳟鱼》片段,巩固已学过的高音演奏技法,熟练地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教学重难点】
1、二部合唱声音和谐、节奏整齐。
2、熟练地掌握变化音“升fa”及“ti”音的替换指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送别》
1、聆听歌曲范唱,感悟歌曲情感。
2、帮助学生视唱歌曲乐谱,感受旋律的起伏。
3、轻声演唱歌词。
4、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的变化,表情记号的处理,以情带声。
感情处理:A忧伤+B激动+A失落
表情记号: (mp) (f) (p)
结束句的意境延伸:渐慢、渐弱,表达真实离别之情。
二、《送别》合唱部分学习
1、在唱好一声部的基础上,学习二声部旋律。
2、低声部不易唱准,可以让音准好的学生担任低声部,也可由教师帮忙。
3、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体会每一乐句的旋律下行感,对于歌曲伤感离别情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4、根据旋律的起伏加上渐强、渐弱记号。
5、看着老师的指挥有感情地演唱。
6、多种形式的演唱,增加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更好地表达感情。
7、鼓励学生领唱
8、鼓励学生自由上台展示,并和乐队配合。
三、竖笛《鳟鱼》
1、继续提示高音孔的开放方法,并作示范。
2、再次讲解变化音“升fa”的指法。
3、再次讲解“ti”音的替换指法。
4、将十六分音符的片段做单独练习,注意“连音”及指法的快速转换。
四、成长的足迹(一)(二)
五、教师总结,师生再见。
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喜悦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选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五年级下册爱的喜悦 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选段)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小学左手右手 萤火虫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左手右手 萤火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开心里个来恰利利恰利 开心里个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开心里个来恰利利恰利 开心里个来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音乐问好,创设情境 铺垫练习,欣赏激趣 导入新课[来源,引导参与 学习新歌,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