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获奖教案及反思
展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0~53页。
二、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来源:学+科+网Z+X+X+K]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怎么样分竹笋呢,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情境图)
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来源:学.科.网]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有2只熊猫,要分6棵竹笋。
(2)有3只猴子,要分12个桃子。
(3)有2只兔子,要分16个萝卜。
(4)有2只松鼠,要分15个松仁。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2)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关注要点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
下面的问题,好吗?
(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2)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活动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不同想法。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关注要点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平均分”的本质含义。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算式列得比较准确,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说明对除法的计算还不熟练。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八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小学六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六 制作标本——表内除法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四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