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4 数学建模案例(二): 曼哈顿距离一等奖教案
展开湘教版必修第二册《6.4数学建模案例(二):曼哈顿距离》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让学生理解曼哈顿距离的概念,掌握求解最小曼哈顿距离的方法。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曼哈顿距离的概念,会用代数式表示平面内两点间的曼哈顿距离。
2. 对于曼哈顿距离为背景的实际问题,经历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数学建模过程,掌握求解最小曼哈顿距离的方法。
3. 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以某点到已知各点的曼哈顿距离最小为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点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模型求解过程中,如何计算求得最小曼哈顿距离,即如何求解含绝对值的代数式的最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曼哈顿是一个极为繁华的街区,高楼林立,街道纵横规则,想象你漫步于曼哈顿街道,怎么测量沿直线行走的距离?
设计意图: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熟悉概念
1.要求:学生阅读P253-256
2.思考:
(1)数学建模的流程有哪些?
(2)直线上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d(A,B)怎么计算?
(3)什么是曼哈顿距离?怎么计算?
(三) 检验自学,强化概念
1.问题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城市的街道相互垂直或平行,人们往往要通过直角拐弯行走才能到达目的地。若按照街道的垂直和平行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则从处走到的距离为从走到处的距离加上从走到处的距离,即,我们称该距离为“曼哈顿距离”。对于平面上任意三点A,B,C,我们不难验证曼哈顿距离满足。
明确“曼哈顿距离”的定义——一般情况下,设平面上有点以及点,则点到点的曼哈顿距离定义为点到个点的曼哈顿距离之和,即。
2. 曼哈顿距离
3.问题解析
(1)模型建立
如下图所示,某地三个新建居民区的位置分别位于三点,,处。现计划在轴上方区域(包含轴)内的某一点处修建一个文化中心,试确定点的位置,使其到三个居民区的曼哈顿距离最小。
根据定义得到:
(2)模型求解
问题1: 当,分别为多少时,取得最小值?此时的值为多少?
解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距离互不影响,把它们分别记为,,则,因此的最小值等于水平距离的最小值与垂直距离的最小值之和。分开来算,水平方向距离当且仅当时不等式的等号成立。而,当时等号成立。因此仅当时取到最小值24。同理,对于,当时取到最小值20。
问题2:文化中心应该建在哪里?
解析:由上述分析知,文化中心应该建在,此时距三个居民区的曼哈顿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44。
问题3:如果仍以上述情境为背景,添加一个条件——以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形区域是保护区,人们不能进入,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此时的文化中心的位置吗,使其到三个居民区的曼哈顿距离最小?
解析:由于单位圆区域不能进入,故此时满足或,以及。依据同样的思路能够解得,此时文化中心到三个居民区的曼哈顿距离的最小值为45。
问题4:对于模型求解这一步,上面我们是通过解不等式的方法得到的,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出代数式的最小值吗?能否借助与的函数图像来判断最值?
解析:教师利用Geogebra画出两个函数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直观得到水平方向距离和垂直方向距离的最小值,当时取最小值25,当时取最小值20。
设计意图: 以问题串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建模的过程.
3. 案例二:探究设置机器零件检验台的位置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基于曼哈顿距离的数学模型求解,以设置机器零件检验台的位置为例来说明。工作效率相同的台机器位于一条直线上,每台机器生产的零件均需送到同一个检验台上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已知零件在这条直线上的传达速度均相同,问检验台的位置设在哪里可以使得零件传送时总的距离最小?
问题1:若记为第个零件的位置,是待求的检验台位置,是零件传送的总距离,你能求出的表达式吗?
解析:。
问题2:当检验台的位置为多少时,零件传送总距离最小?此时最小距离是多少?
解析:将个常数,,…,从小到大排列,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当为奇数时,即时,则当时(即在最中间点位置),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二是当为偶数时,即时,则当时(即在最中间的区间内)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设计意图:结合案例二,让深度理解曼哈顿距离的建模问题,进一步规范解题步骤,建模活动主要为: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
(四)课堂练习及检测
P256 问题研究一、二
(五)归纳小结
1.曼哈顿距离定义
2.问题解析;
3.模型建立与求解;
4.模型的进一步推广。
(六)作业
1.P252 问题研究二.
2.预习 6.3数学建模案例(三):人数估计
六、教学反思(酌情写一些)
七、板书设计
课题:6.3数学建模案例(二):曼哈顿距离 1.曼哈顿距离定义 2.问题解析; 3.模型建立与求解; 4.模型的进一步推广。 | 希沃课件投影区域 |
案例一主要过程 案例二主要过程 练习主要过程
|
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6章 数学建模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6章 数学建模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优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6章 数学建模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优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6章 数学建模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优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6.2 数学建模——从自然走向理性之路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