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2课,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经济发展,如何应对,破旧立新秩序重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促进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上(1)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逐步没落。(2)社会关系的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阶层(3)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时代的潮流。3.军事上:诸侯之间兼并战争频繁,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4.思想上:私学兴起,学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5.民族关系上:在频繁往来和密切练习中,华夏族与周边族群以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为纽带而日趋融合。
观察图片中王畿的变化,它说明了什么?阅读材料的内容,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贪饕(ta)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书录》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一、政治大动荡——诸侯纷争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右。 ——《〈战国策〉书录》
思考: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页史料阅读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书录》
春秋: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大夫夺权,兼并频繁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传统的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坏
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北部民族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进入战国以后,戎夷蛮狄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夷蛮狄先进,自称为“华夏”。
春秋大国争霸的过程也是诸侯兼并的过程。……中原一直是争霸的中心,随着尊王攘夷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二、民族大交融——华夏认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原民族先进的社会生产
春秋时期频繁往来中产生华夏认同
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华夏认同: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社会发展比较先进,在频繁交往中少数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
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各民族交融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
三、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也。 ——《吕氏春秋·审分》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gǔ)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经济发展与制度变革的关系
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地主阶级建立封建制度
——战国变法具有必然性
变革之象——政治之变和经济之变
奴隶主贵族没落,封建地主阶级崛起
要求建立封建政治、经济新秩序
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权力更迭、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自由宽松社会环境
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
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牛耕,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条件
请结合所学与教材内容 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四、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同:都主张倒行至之前的社会秩序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顺应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假如你是战国时期某国的国君,你准备变法,你愿意采纳哪个学派的观点?为什么?
性质: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意义: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 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极大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五、顺势而为——变法运动
政治:礼崩乐坏,各国争霸需要富国强兵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文化:私学兴起,百家争鸣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士人兴起
思考:各诸侯国如何才能脱颖而出,摆脱被兼并的命运?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思考:商鞅推行什么措施增强秦国实力?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农业发展
打破世袭的军事垄断特权,军事实力增强
实行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李斯《谏逐客书》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积极性:①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2)局限性:轻罪重罚,严刑峻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社会转型,顺势而为方能抓住历史机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思考商鞅变法的特点,商鞅变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春秋争霸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案配套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废井田开阡陌,变法的内容,3统一度量衡,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