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湘美版美术美术鉴赏(选修)教学教案设计整套
- 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1) 教案 1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 (2) 教案 2 次下载
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优质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划线的选择性说,选择性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我国商代至魏晋时期、两河流域、 古代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及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以及古埃及美术造型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提问: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这个时候出现的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因为这四个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等级。当时的社会权利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利,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很明显这四个国家有了社会等级划分之后,就需要秩序来统治国家,那么怎样维持国家秩序?→引出课题 《礼仪与教化》。
2.青铜时代
(主要介绍古中国的礼仪与教化)因为需要宣传礼仪和教化,文明社会时期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点也都从原始社会的为集体服务转向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法律、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不同的朝代对于“礼仪”的象征物有所不同。
夏商周——青铜器
秦 代——兵马俑
汉 代——石雕、帛画
魏 晋——绘画
(1)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片与青铜器(商朝的后母戊鼎)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两者在制作、使用和象征上有什么不同?
答:青铜器更加精美。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陶器不一样,不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而是阶级社会权力和礼仪的象征。尤其是青铜鼎,不仅是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结合书本介绍后母戊鼎,切入商朝)
再次提问,后母戊鼎体积庞大,那用来铸造鼎的青铜是纯铜吗?为什么当时不用纯铜制造?你知道哪些铸造青铜的办法?
①是用铜和锡等合金制造的,铜的塑造性强,但熔点高,锡铅熔点低,所以用铜和锡铅混合的合金造鼎有了塑造性也降低了熔点。 ②范模法。将合金熔至液体,倒入模块中,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③失蜡法。(书本)
(2)进入西周时期,放入一张比较神秘、黑暗的商朝时期的青铜鼎,再放入西周的大盂鼎进行对比。提问学生两者在气质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西周的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都趋向典雅平和。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也就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来。
结合书本介绍西周的大盂鼎细节,大型圆腹鼎的形式,庄重而和谐……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的制作工艺和审美风尚又有了新的发展。将商代的后母戊鼎、西周的大盂鼎和春秋的莲鹤方壶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
发现莲鹤方壶与前两个相比,显得更加的轻盈,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于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且在用途方面,前两者用于祭祀的礼器,后者生活用品。
思考与交流
结合前面整个青铜时期,所展示的都是鼎,仔细观察上面的纹路,都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介绍饕餮纹,提问学生感觉饕餮像什么动物?根据教材提问以下5幅图,提问学生能发现它们有何不同?你觉得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和耳朵。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饕餮纹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它的身体就是被自己吃掉的,由于吃的太多,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将饕餮纹刻在代表着权力的鼎上,寓意着对王权的欲望。【划线的选择性说】)
在商代前期青铜器纹饰较简单,大都饰以单线条的饕餮纹,夹以圈带纹、乳丁纹和涡纹等。商代后期,流行繁缛花纹,主要表现以云雷纹为地纹。随着铸造技术的成熟,鼎壁的厚度越来越厚,饕餮纹逐渐立体化。后来,青铜器纹饰则主要做为种装饰趋向简化。饕餮纹逐渐失去 主题纹饰地位,而下降为附饰。代之而起的是种清新、流畅的风格。饕餮纹经历了由简到繁再到无的过程。【选择性说】
活动 教材39页
3.秦代
在有了权力的象征,地位的满足,那接下来要开始对国力进行加强,想想每次国庆的时候,天安门前会有什么仪式?我们古代也有这么气势宏达、威武的、整齐的军队吗?
回答:阅兵仪式。兵马俑
教师进行图片展示
兵马俑长方形军队 兵马俑2号坑(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军队) 兵马俑三号坑最早的军事指挥部 车兵俑 立射俑 跪射俑
再放一张其他时代的图(气势小),与兵马俑进行对比,为什么兵马俑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从所有陶俑的造型来看运用的手法是非常写实的,排兵布阵整齐森严,巧妙地表现出秦军威武,证明了当时的社会秩序,皇权的至高无上。
4.汉代
秦代秦始皇制造了自己的军队,汉武帝为汉代霍去病打造了一组守陵的守护神。
(图片展示)立马
霍去病墓石雕代表汉代石雕艺术突出成就的,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
结合课本分析立马雕像
再放兵马俑和立马进行对比,老师讲解: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难发现汉代统治者对“礼仪和教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美术做不仅仅是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宣扬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再仔细观察,两者从审美、功能和意义有什么不同?共同点又是什么?
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从此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和政治基础,它对美术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统治者通常都会借助美术作品来宣扬忠、勇、孝、节等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汉代帛画
自古文物出古墓,有了秦始皇和霍去病的陵墓,来看看人们从古墓里发现了什么东西?
展示图片西汉《T型帛画》,让同学们先直接描绘画中讲述了怎样的事,
回答:死后的世界
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秦汉时期的人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灵魂概念。他们认为人死之后,其灵魂并不会随之死亡,而是脱离了肉体,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享安宁。(按课本)
再放入一张埃及的《亡灵书》,二者进行对比,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需要“引”,再结合课本介绍
不难发现当时的升仙信仰在两汉时期风靡一时。
介绍汉代画像石和石刻画艺术。
课本41页 展示图片 武氏祠画像和孝子棺线刻 直接看课本
5.魏晋
当绘画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并不满足在陵墓的墙壁上绘画记录生活,或者画在衣物上带入陵墓。人们开始用绘画记录旧王朝,贵族的生活。所以,顾恺之绘画了一系列的图记录了贵族的故事。
(图片展示)《女史箴图》先谈谈同学们对于女性形象的理解,再看画家的表达方式
绝大多数女性形象是画家对理想化形象的超时空的观察与把握,即是画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的心境中对女性形象的综合印象,而不是对眼前"模特”的即时印象。它己“不是客观的自相描写所能达到的高度了,而是客体与主体贯通以后的一种类相追求。”
插入课本42页资料卡 六法
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酒, 形象生动,雍容华贵的气派。
总结 :
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相对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
6.结语:
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7.课后拓展
课本42页活动建议审美
作品功能
作品意义
共同点
兵马俑
整齐,气势宏大
守卫秦皇
显示权力,为死后服务
都为统治者服务
马踏匈奴
粗狂
纪念霍去病
宣扬保卫国家、效忠皇帝的思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美术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拍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湘美版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一等奖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获奖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