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达标测试
展开13 植树的牧羊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慷慨(kǎi) 琢磨(zhuó) 缝隙(xì) 薄荷(bó)
B. 干涸(gù) 微薄(bó) 废墟(xū) 栋梁(dòng)
C. 溜达(liū) 酬劳(chóu) 坍塌(tān) 流淌(tǎng)
D. 趁机(chèn) 薄雾(báo) 水渠(qú) 嫌弃(xián)
-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坍塌(tān) 慷慨(kǎi) 缝隙(xì)
B. 废墟(xū) 流淌(tǎng) 浇灌(guàn)
C. 呼啸(xiào) 干涸(gù) 刨根问底(páo)
D. 湿润(rùn) 挑拣(jiǎn) 一丝不苟(gǒu)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海拔 废嘘 地毯 沉默寡言 B. 毅力 敬佩 干躁 源源不断
C. 富饶 滚烫 硬朗 刨根问底 D. 水渠 流淌 帐蓬 不毛之地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了《植树的牧羊人》,难道我们没有不为孤独老人的精神所感动?
B. 他添置了大约一百个左右的蜂箱, 改养蜜蜂了。
C.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D. 孩子们的笑颜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埃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dòng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坐教堂, 钟楼也已经tān塌了。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废墟( ) 干涸(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五六(dòng) (tān) 塌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请你为课文中“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运用排比。(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 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
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 我就觉得, 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 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一句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一句有怎样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解答】
A.“薄”应读bò。
B.“涸”应读hé。
C.读音正确。
D.“薄”应读bó。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养成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学习的良好习惯,增加汉字读音的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同时还要注意多音字、同音异形字等特殊现象,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了。
【解答】
ABD项正确;
C项中“干涸”的“涸”应读“hé”,故C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一般而言,字形题考查的常见类型有以下五种:音近(同)形似而误、音同而误、形近而误、同义异形词、义近致误。解答此类题目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审音法,即通过正确的朗读,发现书写错误;②辨义法,即通过理解、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形;③定形法,即通过形旁确定字形;④结构辨析法,即借助词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纠正错别字一般有形旁分析法、声旁分析法、据义定形法、语境辨析法等。
【解答】
A项中“废嘘”的“嘘”应为“墟”,故A错误。
B项中“干躁”的“躁”应为“燥”,故B错误。
C项正确。
D项中“帐蓬”的“蓬”应为“篷”,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写作时可以恰当运用,以增加文章的文采。答题时要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区别,准确辨析。
【解答】
A.比喻;
B.比喻;
C.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D.比喻。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双重否定加反问,把意思说反了;B.“大约”和“左右”重复; D.“笑颜”与“飘荡”搭配不当。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解答】
D项中句中的“像”表示比较,而非比喻。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了解各种标点的用法是做题的关键。
【解答】
A.正确;
B.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幸福”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D.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互文等。其中比喻包括暗喻、明喻、借喻,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学生要明确其各自特点,并加以判断。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解答】
A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穿过破房子的缝隙的狂风呼啸声”比喻成“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C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成“少年”;
D项,运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是“猛烈而干燥的风”与“了飘着香气的微风”对比。
故选B。
9.【答案】(1)xū hé (2)栋 坍 (3)埃—挨 坐—座
【解析】略
10.【答案】示例:你是一个对劳作、对生活都极为认真的人,你是一个一丝不苟、干净利索的人,你是一个甘于奉献、顽强执着的人。你把一片奇旱无比、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变成了树木成林、溪水潺潺、生机勃勃、富饶美丽的绿色原野。
【解析】略
11.【答案】(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林比作铺在高原上的地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多、长得茂盛的特点。
(2)“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 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富饶丰美、充满生机的地方。
(3)现实社会中,每年都有大批树木被砍伐,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毁灭, 牧羊人单凭一人的努力把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森林绿洲, 就像上天一样改变了环境。
(4)首尾照应, 深化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牧羊人的敬佩和赞美。
【解析】略
12.【答案】(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2)即使短暂 也要放声歌唱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积累名人名言的能力。做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阅读、多积累。同时答题时要紧扣“人生意义”的主题。
(2)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仿写时一定要首先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看是否选用修辞手法,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格式上的一致、内容上和上下文的衔接。本题的仿写格式是:即使……也要,注意结合“蝉”的特点来写。如: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
语文人教部编版植树的牧羊人精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植树的牧羊人精品课后练习题,共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狼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 狼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语言表达,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